12-20 22:51:13 浏览次数:101次 栏目:高一语文试题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2011届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支撑(chěng)箕(jī)踞悄(qiǎo)无声息
B.青荇 (xìng)给(gěi)以骨髓 (suǐ)西风东渐(jiān)
C.遒劲(jìn)菲(fěi)薄溯(sù)流风雪载(zài)途
D.忤逆 (wǔ)青苔(tāi)忸怩(ní)睚眦(zì)必报
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寥廓义气用事攻城略地篱墙颓圮
B.榆阴飘泊无依揠苗助长秋毫无犯
C.保姆春意阑珊剑拔弩张遗害无穷
D.家具文采蜚然民生凋敝披荆斩棘
3.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有人说《断章》是在“装饰”两个字上做文章,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蕴含着无奈的悲哀。卞之琳却____,他说:“这虽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__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____,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___了风景。”
A.不以为然刹那息息相关点缀
B.不以为然霎时休戚相关衬托
C.不以为意刹那休戚相关点缀
D.不以为意霎时息息相关衬托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1926年4月至6月,徐志摩在《晨报副刊》上主编11期《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对新诗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B.情景交融是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语),而不是写景和抒情“两张皮”。
C.这两首诗都是首尾回环的结构:第1节与第7节基本相同,形成首尾照应。第2至第6节是诗人思绪发展变化全过程的概括。
D.意象的生成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主观意象;其二是客观意象。意象的表现形态可分为两种创作倾向。
5.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奥运经济是奥运会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的资源优势和奥运会创造的商机,所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B.网络时代,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电子图书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带来方便、快捷、高效的阅读新方式,同时,数字图书馆等网络文化平台也将成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
C.个性化的缺失成为短信发展的瓶颈,因为太过普及,因为大部分是写手创作,再有创意的短信,经过几轮传播之后,也都会遭遇“审美疲劳”。
D.当前收藏市场空前活跃,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造成的,人们的文化、精神需求愈加广泛,加上人们手中有了收藏文物的活钱,使得关心和参与收藏的人越来越多。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诗的境界
朱光潜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混整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过际的混整体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媾和,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纯粹的诗的心境是凝神注视,纯粹的诗的心所观境是孤立绝缘。心与其所观境如鱼戏水,忻合无问。始任举二短诗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段。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以心领神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领神会。本是一片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心领神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通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却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
(节选自朱光潜《诗论》)
6.对句子中加点的“丝缕”和“锦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诗的境界
B.自然艺术
C.人生世相诗的境界
D.诗人情感艺术作品
7.“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中“不即不离”是指()
A.必有所本,本于自然;必有所创,创为艺术。
B.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让读者有自足之乐。
C.反映在诗中的常住永在又变动不居的人生世相。
D.凝神注视的心境和孤立绝缘的心所观境。
8.下面属于作者认为的“诗的境界”的要素的一项是()
A.在时间上具有永恒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
B.刹那成为终古,片断成为完整。
C.生动的画境、戏境和钩摄神魂的情感。
D.“刹那”和“片断”在无数心灵中复现。
三、(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岀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岀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
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
……高祖崩。吕媭常以前陈平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曰:“陈平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陈平闻,日益甚。吕太后闻之,私独喜。面质吕媭于陈平曰:“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顾君与我何如耳。无畏吕媭之谗也。”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趣:驱赶
tag: 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试题,高一语文试题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试题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