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9:40 浏览次数:736次 栏目:初二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②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__④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男有分,女有归。
3.根据甲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1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现代生活中,有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他的朋友说:“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成了桃花源中人了。”这个人说的话意思是什么?用简洁的话来回答。(2分)
5.甲、乙两文都给我们展示了一种理想的社会,仔细阅读后试比较异同。(可以从内容和写法上等方面思考)(4分)
三、写作天地。(55分)
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总有一些人和事,给你的心灵烙下了深刻的印迹。如电闪雷鸣,如阳光雨露,如山重水复,如柳暗花明。想起它,会使你感到激奋、振作,或羞愧、内疚、留恋……请你以“留在心头深处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补充一个完整的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积累和运用(35分)
1.答案略,一空一分,错、漏、添字均不得分。
2.噩,cù。忧伤的容色(面色、神情、面容等);“忍气吞声、百依百顺、惟命是从、低眉垂眼”均得分。
3.南京市政府(表态)允许街巷设置书报亭。
4.示例:《骆驼祥子》:
感受:
①通过祥子的前后变化(三起三落)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的黑暗(不让好人有出路)。
②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③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充满着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等。
情节:
①祥子省吃俭用积攒三年买了一辆车但很快被大兵抢走了。
②第二次车还没买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③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辆新车,后因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只好把车卖掉安葬虎妞。
④祥子在曹宅拉车,意外翻车,自己的伤比曹先生还重,但他觉得过意不去,引咎辞工,并退钱作赔偿。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受:
①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
②这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③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相当出色,语言优美。
④对他说的那段名言的感受理解也可。
情节:
①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受折磨和侮辱。
②在伤病夺走了他健康,躺在病床上仍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实践生命的誓言。等等。
5.(1)示例:几百年前,世界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论著中就提出了反对战争、保护和平的看法。(或根据联合国总部前“铸剑为犁”的雕塑说起)今天,和平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前提!同学们,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呼吁世界“铸剑为犁”,停止战争,缔造世间永久的和平!
(2)示例:(一)确定活动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二)确定活动内容:通过分组讨论,选代表上台发言,各抒己见,形成对待和平与战争的正确态度——维护和平,反对战争。(三)活动步骤:①各组代表按顺序上台发言;②请老师和若干班干做评委打分,得出比赛结果;③主持人作总结(呼吁维护和平,远离战争)。
(3)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等。“瞒天过海、借刀杀人、围魏救赵、声东击西”等。
二、阅读(55分)
(一)
1.描写父亲艰难地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或望父买橘、买橘送别);
2.“攀、缩、微倾”、“搀”;
3.内容上:表明这是第二次流泪,突出了“我”和父亲离别时的依恋、感激和敬爱之情,用此句作结增添了“背影”的感人力量。结构上:照应了前文“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4.批注①:
“扑扑身上的泥土”这个细节补写了父亲过铁道的艰难(或父亲不嫌脏不嫌累,突出爱子之情);“轻松”写出了父亲尽到自己责任后的那种满足、踏实的心情(或故作轻松,怕儿子担心、过意不去)。
批注②:
此句语言描写,言简而情深,表现了父亲又惦念儿子的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可见父爱情深。
(二)
1.遇见世上最好的爱。(遇见孩子就是遇见世上最好的爱)
2.烦恼(叹息)—惊讶—羡慕—感动(赞同)
3.①第一次吃鸡翅时偷偷带回给“我”吃(藏鸡翅给“我”吃);
②过马路时总想着要保护“我”(马路上保护“我”);
③母亲节时献一路槐花给“我”;
④儿子为能给“我”献血而欢呼。
4.欲扬先抑(或与下文作对比),突出下文儿子给予“我”的爱与回报。
5.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答,也许是幸福,或者是烦恼和痛苦,从而深刻理解父母,能真心地说出自己的快乐或愧疚,真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激或惭愧即可。
(三)
1.①全,都;
②通“邀”,邀请;
③通“举”,选举,选拔;
④动词,“以……为子”或抚育、抚养。
2.翻译略。
3.世外桃源。
4.是说他与世隔绝,孤陋寡闻,不谙世事。
5.示例:相同点:可以说“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这两种理想社会都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普遍的美好愿望和追求: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民风淳朴,和谐安宁、平等博爱、富足快乐、少有所养、老有所依、人尽其能等。
不同点:《大道之行也》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阐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则通过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显得更生动,更有美感。
三、作文批阅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55分、卷面5分)
tag: 初二语文 安徽 安庆市 初二语文试题,八年级语文试题大全,初中学习 - 初二学习 - 初二语文 - 初二语文试题
相关分类
初二语文试题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