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工作汇报格式,工作汇报ppt,工作汇报材料,http://www.170xue.com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170xue.com
二○○三年一月九日在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省长赵乐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全省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省上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调整完善发展思路,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比1997年的202亿元增加139亿元,年均增长10.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424元,总体上接近小康水平。全省一般预算收入37亿元,比1997年的19.8亿元增加17.2亿元,年均增长13.3%。财政支出116亿元,比1997年的36.5亿元增加79.5亿元,年均增长26%。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财政收支上了一个大台阶。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大。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845亿元,相当于1978—1997年投资总和的1.48倍。兴建了一批增强发展后劲、惠及各族人民的重大工程,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力量办的大事。五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45亿元。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等级得到提高,通县油路目标基本实现,新增公路通车里程6363公里,公路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西宁至平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平安至马场垣、西宁至塔尔寺、西宁至大通等高速公路相继开工,结束了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李家峡水电站、涩一宁一兰输气管道、黑泉水库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青藏铁路格拉段、百万吨钾肥、公伯峡水电站、铝电联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化项目顺利实施。城镇路桥、给排水和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的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农牧区基础得到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城乡面貌发生较大的变化。
五年来,全省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16.2亿元,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示范县和生态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全面实施,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5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还草9.3万公顷,荒山荒坡造林13.5万公顷;封山育林41.5万公顷。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通过实行债转股、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了有序调整。采取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规范管理等多种措施,使国有企业负债率下降,效益逐步好转,200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扭转了连续七年亏损的局面,近三年分别盈利1.58亿元、4.58亿元和6亿元,改革脱困成果得到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顺利实施,取得明显成效。财税、金融、计划、外贸、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2002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超过20%。成功举办东部企业参与西部结构调整投资贸易洽谈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郁金香节等活动,提高了青海的知名度,扩大了对外开放。五年共引进外商直接投资6.4亿美元,争取国际多边无偿援助2569万美元,引进省外资金174亿元。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通过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调整,油菜、马铃薯、蔬菜、药材、花卉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扩大,畜牧业优势显现,“西繁东育”格局基本形成,设施农牧业快速发展。水电、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盐湖化工等支柱产业和冶金、医药、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一、二、三次产业的构成由1997年的20.1:39:40.9发展到2002年的13.2:44.7:42.1。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产业园、甘河工业园等一批工业园区开始建设,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逐年加快。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98元,比1997年增加2499元,年均增长10.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10元,比1997年增加390元,年均增长5.3%。城市和农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1997年的11.9平方米提高到14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从13.81平方米提高到6.33平方米,牧民基本实现定居。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1998—2002年全省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达40.3亿元,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救灾救济工作不断加强,困难群体的生活得到救助。扶贫工作取得新成绩,五年解决83万农牧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的步伐。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研机构活力增强,科普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逐步提高。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义务教育得到加强,全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行委由1997年的9个增加到19个,适龄儿童入学率从1997年的90.4%提高到95.4%。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民族教育持续发展。高等院校结构得到优化,办学规模扩大。省博物馆新馆、省图书馆新馆、广播电视制作中心、柳湾彩陶展览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农村牧区通电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严格控制人口数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97年的14.85‰。下降到11.7‰。,控制在计划以内。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民政、气象、防震减灾和残疾人事业得到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的进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国防建设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www.170xue.com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青海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幅度跃升的五年,是固定资产投资最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力度最大的五年,也是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些成绩,是在前人奋斗基础上取得的,是来之不易的。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结果,是省委正确领导和全省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同时,与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效监督和支持,与人民政协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帮助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斗在全省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和各行各业各界的建设者,向人民解放军驻青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低收入群体和贫困人口比重大,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经济基础薄弱,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设施落后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牧业基础比较脆弱,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不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不充分,特色经济优势不够突出,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不足,质量和效益不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各方面的欠账较多。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各级政府的职能还需继续转变,经济发展的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四是社会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企业下岗职工、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均遇到诸多困难。对于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省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具体地、历史地抓住机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人均意识、赶超意识,努力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实现富民强省这一总体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着力构筑具有青海特色的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繁荣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1] [2] [3] [4] 下一页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