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工作汇报格式,工作汇报ppt,工作汇报材料,http://www.170xue.com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170xue.com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力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基本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8%;基础设施建设有突破性展,科教文卫事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矗
实现上述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用新的思路加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坚决破除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用社会化、市场化的办法促进发展,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尊重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优先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现全省各地区协调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坚持执政为民,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实施科教兴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三、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在提高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等级的同时,加快县际公路、乡村公路以及人口稠密地区、重点工矿区、旅游景区路网建设,实现西宁出口公路高等级化,西宁至各州通二级以上公路,县与县之间油路直达,东部农业区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加快牧区乡村公路建设,提高通达程度。做好青藏铁路建设支援工作,完成兰青铁路、青藏铁路西格段电气化改造,完成西宁、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巴塘、花土沟等支线机场,基本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互为补充的交通运输体系。水利建设要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配置为目标,加快建设一批控制性水利骨干工程。建成盘道水库,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及湟水北干渠工程,兴建李家峡、公伯峡等灌区工程,从根本上缓解湟水流域和沿黄台地缺水问题。能源建设要在加快黄河上游水电开发的同时,积极推进火电、天然气电站建设。建成公伯峡、尼那、直岗拉卡水电站和格尔木30万千瓦燃气电站、桥头60万千瓦火电站,建设拉西瓦、康杨、苏志等大中型水电站,开工750千伏高等级输电送出工程,使青海成为“西电东送”电源基地。信息建设要发展传输通信网,基本建成高速信息通道。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眼于建设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的新青海,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草地恢复与建设、荒漠化、沙漠化治理等骨干工程,抓好三江源区、环湖地区、东部水土流失区和柴达木盆地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城镇和人口集中地区要以造林种草、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实现生态良好发展;东部浅脑山地区、环湖地区、龙羊峡库区符合退耕还林还草条件的耕地要全部退下来;牧区要积极实施以“休牧育草、划区轮牧、封山禁牧、舍饲圈养”为重点的草原生态建设工程。对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环境恶化、已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要有计划地实行生态移民。加强种苗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适生种苗。坚持把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调整农牧业结构、转移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培育新产业,切实解决农牧民的吃饭、燃料和增收问题。加强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水、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有效控制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加强气象、地震、环境等的预测预报和各种灾害的防治。经过五至十年努力,使全省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www.170xue.com
做好项目工作。项目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载体,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关键在于做好项目工作。要根据国家投资重点,围绕交通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水利枢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设施建设、企业技术改造、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发展优势产业等,进一步加强后续项目筛癣论证工作,充实项目储备,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计划。重点做好格尔木至柳园、西宁至成都等铁路新线的规划工作,加快拉西瓦、积石峡等水电站的前期准备,搞好“铝电联营”、“镁电联营”、西部化工等优势产业项目的开发和推介,形成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工作格局。抓项目工作,要分级分口负责,落实责任。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增加国项目投资和西部开发资金的投入。加强在建项目建设的质量、进度和资金的管理,严格招投标制和项目法人制。按照发展特色经济的要求,面向社会推介一批效益好、回报率高的产业化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争取外商投资、省外投资和省内社会投资有较大增长,力争今后五年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350亿元以上。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挥比较优势,建设特色经济,壮大全省经济实力。
强化农牧业基础,发展产业化经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牧区和农牧民。要把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农牧区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草原防灾基地建设,搞好现有灌区水利设施的挖潜配套,发展集雨利用和节水灌溉,不断提高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集中力量实施“人畜饮水”工程,用三到四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全省现有114万人、324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采取光伏电源等多种方式,解决边远乡村缺电问题。要把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进一步推进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中藏药材、花卉等特色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实现规模化生产。要做大做强畜牧业,使之成为带动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收入增长的重要产业。加快发展“西繁东育”、“自繁自育”,加强草业建设和畜疫防治,运用现代技术推进畜种改良,提高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水平,促进畜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积极发展设施农牧业,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在全省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设施农牧业基地,提高农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要把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结构调整的关键措施来抓,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在牛羊肉、绒毛、中藏药材、马铃薯、蔬菜等加工领域,培育一批经营机制活、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与农牧民利益关系密切的现代化龙头企业。在坚持长期稳定土地、草原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促进农牧业资源向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集中。充分运用市场化、社会化的机制,建立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创建一批农牧业科技示范区,搞好对农牧民的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科技兴农兴牧能力。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和质量卫生安全检测、标准认证体系,搞活农畜产品流通,促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
做大做强特色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是实现富民强省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通过优势资源开发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等途径,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建成100万吨钾肥工程,发展锂、镁、锶等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推进铝电、镁电联营,搞好石油天然气化工与盐化工结合,提高建材、医药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化水平和科技含量,加快有色金属及煤炭等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增强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积极培育对全省经济增长有重大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企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把工业园区作为培育特色工业和优势产业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搞好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的聚集,使工业园区尽快形成规模,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加快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水平。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开发的思路,进一步加快青海湖、塔尔寺等特色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兴办特色旅游项目,尽快使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商品和服务贸易,积极培育连锁经营、代理配送、实物租赁、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信息、金融、保险、会计、法律服务及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