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14:10:47 浏览次数:196次 栏目:生物教案
第二章第二节种子的成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种子的基本组成成分;初步认识什么是无机物,什么是有机物。
2.通过了解鉴定种子成分的基本方法,并亲自动手操作完成鉴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理解种子的成分,初步树立生命是物质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通过对种子成分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种子内贮存着大量的有机物,它们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所以,做好有机物成分的鉴定实验,使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结果是本节课的关键,虽然这些鉴定实验都比较简单,但是由于要鉴定的成分较多,在安排上怎样做到既省时又能让学生完成任务是一个须重点考虑的问题,是一个难点。让学生分组实验,可能时间不够,若老师做演示则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目前,一般学校多是采取老师边做演示实验,边讲述的方法,这样客观上使学生失去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失去了一次动手操作的训练,总的效果是不理想的。在下面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向老师们介绍一种能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的课程设计方案,仅供参考。本课的另一个难点是“无机物”和“有机物”这两个概念。由于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知道甚少,只能做浅显的解释。同时又不能违背科学性原则,所以是一个难处理的问题。怎样讲,讲到什么程度是老师在备课时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在后面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收集了一些有经验老师的解决方法,供参考。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1.分组实验法:让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各组完成全部实验内容。优点是每组学生都能参与五种成分的鉴定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利,但是五个步骤的鉴定过程几乎会占用全部课时,无法保证老师有归纳总结的时间(对于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实验结果,老师的归纳总结是必须的)。而且,实验用具和材料的消耗较大,因此,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演示教学法:这是不少学校采用的方法,老师每讲述一种成分就演示一个鉴定实验,优点是老师做演示,效果明显,能很好他说明问题,同时讲课的进程也容易掌握。用引导、观察、提问和讨论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弥补学生由于只是看和听所可能出现的不足。缺点就是不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去鉴定种子的成分,印象会不深刻。
3.分组异步实验法:具体讲,就是让学生按实验小组,每2~3个小组做一种成分的鉴定实验,同时进行,得出结果后,以讨论的方式让各组来回答所做实验的有关问题,最后老师归纳小结。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操作,获得动手能力的训练,同时又节省了时间(因为五种成分的鉴定实验同时进行)。所以,尽管每组同其他组的内容不同,其操作能力的训练目的却都实现了。时间上还有充分讨论的余地,在实验材料用具上的消耗也不太多。缺点是组织教学难度较大,由于各组的实验内容不同,会出现互相干扰,影响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对此,老师应有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过程:
1.引言的设计:种子的成分是比较抽象的内容,不能像种子的结构那样用直观的方法来了解,学生要观察的不是成分本身,而是这些成分在一定条件下所显露出来的特性,所以,在学生学会了直观观察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向他们展示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即鉴定实验,会激起学生新的学习兴趣和迫切心情的产生,这是此引言设计的关键,具体如何引人此课,有多种方式。如:(1)传统的从复习提问引入此课。(2)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寻找一个普遍感兴趣的问题来讨论,从而引出此课的主题;(3)直接切人本课的主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些新的实验方法,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种子的组成成分……”
无论哪种引入方式,都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1)让学生明确种子的结构组成和成分组成是不同的。结构组成指的是可直观的有形的构造,而成分组成指的是种子内所含有的基本物质,它们用简单的直观方法无法看到,所以要采取鉴定实验法。(2)在种子结构的实验中,教材上注明的是“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而在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教材上注明的是:“探究种子的成分”,可见此课的设计指导思想是探究、探索,比直观观察提高了一步。
2.新课的设计:
(1)指导学生按教材第26~27页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结果并思考其产生的原因(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分别指导具体操作,包括简单解释一些问题,如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法等等。以及提醒学生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做种子成分的实验时应该注意的事项:①用小麦种子做种子含水分的实验时,试管要斜置,否则种子内的水分就要从试管口散失,烘烤时,要使试管壁均匀受热,避免只加热一个部位,引起试管爆裂。当试管壁出现水珠时,应该将试管口再稍稍向下倾斜,以免水分倒流到试管底部受热的部分,引起试管爆裂。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清洗掉。②在做淀粉的浆液遇碘变蓝的实验时,一定要把淀粉浆液加热,因为淀粉中包括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直链淀粉容易溶解在热水中,当其形成粘性较低的溶液时,遇碘才呈现蓝色,加温的目的是使直链淀粉能够更好地溶于水,从而使显色反应的效果明显。支链淀粉只有在加压加热的条件下才能溶于水,形成非常粘滞的糊精,糊精遇碘呈现紫红色,我们吃的糯米中几乎全是支链淀粉。另外,加热后的淀粉溶液应放凉后再滴入碘液,这是为了防止碘遇热升华而影响显色反应的效果。③做小麦种子含有脂肪的实验时,应用小麦种子的胚,因为小麦种子的胚含有较多的脂肪,而胚乳中则含量很少,取烘烤的小麦种子,将胚切下,放在纸上,用硬物加力挤压,纸上就会显现出油迹,做此实验也可选用花生或芝麻的种子,效果更明显。④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要把种子研碎,加入硝酸,不断地烧才能做到,所以,课堂上不必达到这样,只要看到种子表面有灰白色的灰粉出现就可以了。
(2)根据实验结果依次讨论种子的组成成分,先让做水分鉴定实验的小组向全班汇报一下实验的结果,并试解释其原因,当学生了解了再干燥的种子内也含有水分的道理后,老师可以追问一个问题,即“种子经过锻烧以后还含有水分吗?”“为什么呢?”原来,种子内无论何种形式存在的水分,在温度达到100℃时都要汽化成水蒸气而跑掉,种于由于没有了水分就失去了生命,也就不能萌发了,水是不能燃烧的,在此可以提出无机物的概念:“加热时不能燃烧的物质统称为无机物。”接着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物质不能燃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无机物这个抽象概念的理解。
除了水分以外,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也是无机物。但它们是固态,统称为无机盐。我们食用的盐以及矿物质都是无机盐,它们在种子内的含量很少,但不可缺少。在这里对无机盐的作用可以不讲,因为在以后章节中还要重点讲述,假如学生对此感兴趣,需要知道,老师可以采取课下解释或让学生预习第三章内容的方式解决。不要在此花过多的时间,以免影响此课主题的讨论。
在讲述或讨论种子的有机成分组成时也可参照以上方法,最后给出有机物的概念。
(3)归纳总结种子的成分,提出组成种子的这些基本成分因植物的种类不同而含量会有差别,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鉴定种子内含有脂肪时用芝麻的种子比用小麦种子效果明显?然后给出几种植物种子的成分比较图(如教材第28页的图1-14)。使学生知道我们在吃这些种子的时候,主要是获取的哪些成分。
最后指出,种子内的所有物质都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往往籽粒饱满的种子萌发率高所以,在农业上选择个大粒饱满的作为种子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tag: 生物教案,初中生物教案,高中生物教案,八年级生物教案,教案大全 - 生物教案
相关分类
生物教案 更新
生物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