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2:45 浏览次数:490次 栏目:高考备考
浦东新区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
高三语文试卷(2011/01/10)
注意:1.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 50分钟。
2.所有答案均做在答题纸上,否则不予计分。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 7分)
大城市,陌生人相聚之地 柳延延
①这次世博会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人心动。它要求我们直面大城市带给我们的种种问题,探索走出困境的道路,让美好的理念变成现实。
②按一个法国学者的定义,“大城市就是陌生人可能在此相遇的居民聚集地”。如果让我描述对大城市的感觉,则“个人孤独地行走于人群中”可能是贴切的。这里,城市的规模显得异常重要,它提供的人际互动的规模对人的精神生活、心理感受和个性气质都会产生无与伦比的影响。
③确实,大城市生活的人面对的是一个外在景象纷至沓来,瞬息万变的生存环境。与陌生人的相遇是不可避免的事,而人们往往努力避免和陌生人的交往。(比如尽量只是被看见而不要对视)无论陌生人说什么,都要尽力不去搭理他。陌生人成了人们在生活中拒绝和他说话与交往的人。这种逃避使人的都市生活呈现出片断的、短促的、易逝的“万花筒景象”,结果引起了现代人心理的紧张感。这不是在某时某地的紧张,□□身处大城市,心理和精神的紧张就如影相随。
④我们真的能避免和陌生人交往吗?“当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在收音机、电视或报纸上告诉我们世界上的新闻……”生活在大城市,我们实在是离不开、躲不掉陌生人,可我们总在回避与陌生人打交道。我们的问题和困惑部分源于我们对陌生人的这种矛盾态度。
⑤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的中国人来说,如何与陌生人交往是需要学习的。纵观发达国家的制度安排,可以发现,若要陌生人社会健康的运作,就需要全社会确立起尊重契约的理念,愿意通过法律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亲缘、血缘和地缘为中心的熟人社会,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在熟人社会人们相互之间往往“知根知底”,直接或间接的各种关系像蜘蛛网一样把他们联接起来,成为道德共同体中的一员,这使得大多数人能较好地履行自己对他人的义务,少有欺骗行为发生。随着社会的开放与社会分工的细化,中国人陆续进入陌生人社会,这需要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观念变化。可中国人对“契约精神”、“法律意识”还比较陌生。结果是:一方面,传统道德共同体的约束效力明显在减弱,如离婚率上升,遗弃行为增加;另一方面,熟人社会的某些力量仍在隐秘地支配社会的运行,红包、后台、暧昧出格的饭局,让法律显得有气无力。观察今日之中国,熟人社会的道德运作逻辑与陌生人社会的法律运作逻辑既冲突又共存,时时都在呼唤我们改革的深入。
⑥上述这一切,给中国的陌生人社会——城市生活——打上了特有的印记。我以为,今天中。国人普遍存在着的某种焦虑,大多与此有关。现在我们自由抉择的余地大了。却近乎宿命地将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品质拱手交给了从未谋面妁陌生人。但我们不知道罐头、火腿和奶制品有没有毒,不知道动车和飞机是否被正常检修,不知道自己得的病是不是真的需要开刀……这让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活在侥幸之中。今天中国的家长教育孩子时常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以及你将来走上社会会怎样怎样。在这样的观念里,“走上社会”就是到一个完全是由陌生人组成的公共空间里去,它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危险,你处处都要防范,并且需要学会很多的求生技能。这表明,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的观念中,“社会”还是一个比较冷漠的概念,它遵从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的确会产生彼此间的冷漠状态。因此,怎么理解社会的问题,也就是怎么样理解在家庭、血缘或地缘关系,或是比较自然的朋友关系之外的公共领域——陌生人领域的问题。
⑦在我看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要义,不光是高楼林立、汽车奔驰,它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但愿这一天早日到来。
(《文汇报》2010年10月9日)
1.第②段中加点词“孤独”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 B.只要 C.因而 D.而是
3.第④段中“这种矛盾态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万花筒景象”是指大城市生活带给我们的纷至沓来、瞬息万变的感受。
B.“从身份到契约”指从熟人社会道德运作向陌生人社会法律运作的改变。
C.“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生活观念表现出现代人对社会的不信任和冷漠。
D.作者呼吁要对城市人的精神生活、心理感受和个性气质进行深入的改革。
5.联系第⑤⑥两段内容,分析“这让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活在侥幸之中”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文章主旨,将第⑦段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乡村舞会 李 娟
1我在乡村舞会上认识了麦西拉。他是一个漂亮温和的年轻人。可是我这个样子怎么能够走到他面前和他跳舞?——我的鞋子那么脏,裤腿上全是做晚饭时沾的干面糊。我刚干完活,脏外套还没换下来。最好看的那一件还在家里放着呢……
2于是我飞快地跑回家换衣服,洗了把脸,还特意穿上了熨过的一条裙子。
3可是,等我再亮晶晶地回到舞会上时,麦西拉已经不在了,他已经走了!真是让人又失望又难过。但又不好意思向人打听什么,只好在舞会角落的柴禾垛上坐下来,希望过一会儿他就会回来的。等了好长时间,不知不觉都过了午夜两点。
4始终是那个在河边开着商店的塔尼木别克在弹电子琴。轮流有人上去唱歌。围着圆圈转着跳的月亮舞跳过了,“黑走马”也跳过了,三步四步也过了好几轮了,年轻人的迪斯科正在开始。院子里围簇的人越来越多.可是麦西拉就是不来。我在那里越等越难过,可为什么舍不得离开呢?总是会有人上来邀我跳舞,因为想跳而站起来笑着接受了。但心里有事,就是不能更高兴一些。
5今夜似乎没什么不同,场场不缺的阿提坎木大爷仍然来了,所有人都冲他欢呼。这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儿有趣极了,总是出不完的洋相。他看向谁,谁就会不由自主地笑起来。更有意思的是,无论是什么舞曲他全都半蹲在地上扭“黑走马”,边跳还边“呜呜呜”地大声哼哼黑走马的调,并且只跟着自己哼的调踩舞步,电子琴那边的弦律再怎么响彻云霄也影响不到他。
6他兀自在喧闹的人群缝隙里入神地扭肩、晃动双臂,又像是独自在遥远的过去年代里与那时的人们狂欢。他半闭着眼睛,年迈枯老的身体不是很灵活,但一起一落间稳稳地压着什么东西似的——有所依附。有所着落。好像他在空气中发现了惊涛骇浪,发现了另外一个看不到的,和他对舞的情人。音乐只在他衰老的、细微的、准确的,又极深处的感觉里。舞蹈着的时光是不是他生命最后最华丽最丰盛的时光?
7漂亮的姑娘娜比拉一身的新衣服,往电子琴边招眼地一站,仰起面庞唱起了歌。歌声尖锐而明亮。那是一首我们经常听的哈语流行歌。全场的人都跟着低声哼了起来。
8我大声地问阿提坎木大爷娜比拉正唱着的那支歌是什么意思。他凑过耳朵“什么!什么!”地嚷了半天,最后才听清了并回答道:
,浦东新区2017学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2017.1)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