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黄浦区2017年1月第一学期期中语文学业测评

黄浦区2017年1月第一学期期中语文学业测评

12-20 22:52:45  浏览次数:149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黄浦区2017年1月第一学期期中语文学业测评,http://www.170xue.com

④书屋规模偏小,不足两亩地,建筑风格不失江南特有之优雅灵秀气。有竹园一片,假山一座,两室木格花窗平房,天井西面墙上挂有几株青藤,错节盘根,郁郁葱葱,长于顽石间且常年苍翠,昭示着主人生前之倔强性格。步入正厅,迎面墙上有徐渭50岁画像,槁项黄馘的面庞显出深刻的怪异与倔强,与那个机敏诙谐、游戏风尘的20岁秀才相去甚远。我注视良久,脑中顿时浮现一连串数字:“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徐渭自题联),出生百日便丧父,五次结婚,七年监禁,八次科举失败,八次自杀不死,九死一生。其生命之顽强如身中200多块弹片而不死的“硬汉”海明威,连死神也无可奈何。人世间的至惨至悲无人可比。有人说他是“中国之凡·高”,我却说晚生300年的凡·高是“荷兰之徐渭”。

⑤于是,我明白了,艺术家唯其在癫狂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线条和色彩才会犀利、奔放;唯其在癫狂中,一切才最接近原始的真我,发于笔端,闻于绝响。于是,我明白了,一个如此悲惨至极的人为何拥有那么高贵的灵魂。

⑥我的视线移向徐渭生前一幅水墨大写意《墨葡萄图》的摹本,笔墨酣畅,布局奇妙:老藤错落低垂,枝繁叶茂,串串葡萄倒挂枝头,风格疏荡,颇具神韵。画面上方空白处以狂草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茕独者字寒,高迈者字奇,深心者字怪,闲适者字逸。徐渭书法、诗、画生辉,令平凡的画材不平凡,令“公安派”大家袁宏道惊得大呼小叫,打听徐某人乃今人还是古人。

⑦我不懂画,更不知笔法、写意,然从墨迹中我感觉到一种气韵,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张力在撞击、震撼我的心灵。书道言:草书乃书中之书,狂草乃草中之草。陈平原说晋人之风不可学。

⑧我以为,狂草书法家怀素、徐渭也不可学。那癫狂醉态,非理智清醒者所为,那是从性情里出来的,是自然的。常人达不到,一学则歪。袁宏道赞徐渭书法: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落不平之气……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难怪徐渭自称“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⑨徐渭73年壮阔的人生,不再是通俗意义上的人生,而是艺术山脉上一处醒目的摩崖石刻,迷倒当时及身后一大批“粉丝”:王骥德评其杂剧《四声猿》乃“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袁宏道说他是“明代第一诗人”;“八大山人”朱耷步其后尘,一改画风;郑板桥愿做“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恨不生三百年前,为君磨墨理纸”……

⑩活在一个万般无奈的时代,既是一种不幸,又是一种幸运。太史公有言: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无论什么时代,一个民族最灿烂的文化都是最痛苦的灵魂谱写出来的,人生之大悲大难,个性之大狷大狂,铸就了文化之大奇大美。

7.第②段划线句中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根据文中的内容,为青藤书屋写一份简介(不超过60个字)(3分)

9.第④段划线句,作者称梵高是“荷兰之徐渭”,简析这一说法的作用。(3分)

10.第⑨段引用王骥德、袁宏道等家的评语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第②段中闹市中的三味书屋与深巷里的青藤书屋形成鲜明对比,意在腔调它们都很重要。

B.首段“寻访一颗泣血之灵魂,参悟一个生命之真谛”与尾段“文化之大奇大美”呼应。

C.第④段“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是徐渭的真实写照,包含着他对生活的厌倦。

D.第⑥段“空白处以狂草题诗”,具有寒、奇、怪、逸的特点,风格疏荡,颇具神韵。

E.第⑧段作者认为狂草书法家怀素、徐渭不可学,因为他人没有出自真性情、自然的醉态。

F.袁宏道赞徐渭书法:强心铁骨,称他为“书神”;所以徐渭也自称“书第一……”

12.结合文中信息,谈谈你对文末“活在一个万般无奈的时代,既是一种不幸,又是一种幸运”的认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8)地势坤,君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易经》)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6题。(8分)

早秋山居

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14.写出体现“山居”生活时间推移的语句觉寒早    霜气清     

15.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析颈联。(2分)

16.作者向来是以辞藻华丽见长,而本诗却是以朴实的语言写寻常景物,达到了“看似寻常最奇崛”的效果。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具体词句评析这一预言特色。(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8分)

王绂传

①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

②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③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估客也。客以红氍毹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

④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注】①楮(chǔ):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这里指纸。   ②估客:商人。   ③氍毹(qú shū):毛织的地毯。

(节选自《明史?王绂、夏昶传》)

<

17.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坐累戍朔州                                   (2)除中书舍人

(3)虽豪贵人勿顾也                               (4)俟黔公与求则可耳。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善书供事文渊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B.明旦访其诱人赠之,则估客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 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黄浦区2017年1月第一学期期中语文学业测评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