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四川射洪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四川射洪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12-20 22:52:45  浏览次数:297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四川射洪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http://www.170xue.com

  我并不完全排斥热闹,热闹也是可以是有内容的。但是,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我对一切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活中关于“安静”的点滴感悟,运用比喻、引用等多种表现手法,辩证地论述了“丰富的安静”的观点。

  B、文章为当代物欲横流,喧嚣复杂的社会提供了人保持内心安静和丰富的出路——拥有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和博大的爱心。

  C、文章引用了托尔斯泰和莎士比亚的名言,共同阐述了一个道理:人应当摆脱虚名的引诱,追求自己精神世界的丰富。

  D、作者虽然倡导“丰富的安静”,但那是跌宕后的安静,而对于人生的某个阶段中的某种热闹也是不排斥的。

  E、我对一切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因为声音和狂热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

  21、综观全文,作者喜欢的“安静的日子”应该是怎样的?试分条加以概括。(6分)

  22、 请结合文章,简要阐释下面句子的含义。(2分)

  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条动荡不宁的急流。

  23、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此有何体悟。(4分)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句非洲谚语说:“如果你想走得快,就独自行动。如果你想走得远,就结伴而行。”

  印度心理学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爱与寂寞》中写道:“只有当心灵不再以任何方式逃避,直接与孤独寂寞交流时,才会有感情,才会有爱。”

  东汉人郑玄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解释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不做任何坏事。”

  读了以上三句话,你一定有些感触。请就其中一句或几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www.170xue.com

  参考答案

  1、D(A穗suì,B券quàn ,C坯pī)

  2、D(A国籍 B笑眯眯 C冰糖煮黄连)

  3、D(权宜之计: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A. 疑惑:心里不明白,困惑;这里应该用“疑虑”,意思是:因怀疑而顾虑。B.“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此处不合语境。C.“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不合语境。)

  4、C(A表意不明。“和”在句中有两种理解;B成分残缺。可去掉“由于”或“使”。D项“由……为”搭配不当,应改为“以……为”。搭配不当,应为“干净的空气和舒适的气候”)

  5、解析: ①课业负担过重,②睡眠时间不足,③体育锻炼不够。(解题时要注意抓住答案前的“普遍存在着”,还应注意是三个“结构相近”的“短语”,每一点1分,共3分。若写成句子,该点不得分;若结构不相近,总体扣1分。)

  6、示例:(1)微笑像一朵娇嫩的花蕾,包容一团温馨的真诚。不浓,不淡;无刚,无媚。

  (2)眼睛像一片安详的福地,蓄着一泓无底的宁静。不艳,不俗;无喜,无悲。

  7、(1)凌万顷之茫然(2)独留青冢向黄昏(3)唯见江心秋月白(4)竟无语凝噎(5)一蓑烟雨任平生(6)茕茕孑立(7)即冈峦之体势 (8)肉食者谋之 (9)落英缤纷

  (10)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8、(1)牛。根据“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可推算出该年属“丑”,代表牛年。

  (2)孙权。二。(根据古代兄弟排行“伯/孟仲叔季”可知孙仲谋的“仲”字代表排行第二。)

  9、参考答案:例如我们平时欣赏音乐,觉得有些乐调快活,有些乐调悲伤。其实乐调本身只有高低、长短的分别,并无快乐与悲伤之分。正是因为“移情作用”,听者把自身的情感移到乐调之上,于是音乐也就有了快乐和悲伤的分别了。

  10、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4分)

  答:用秋日风雨中“烂死”的百草反衬(或对比)决明的“颜色鲜”,把决明的叶与花分别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两种手法各1分)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外在形象1分,内在形象1分)

  11、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颈联和尾联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答:①“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忧,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2分)②“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见出诗人对自已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2分)(答“前四句表现了作者对如决明一样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君子的欣赏和赞美”。亦可给分)

  12、C(“狱”在句中应解释为“罪案”。)

  13、B(B项前句“以”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后句“以”为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A项两句“而”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C项两句“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独。D项两句“乃”为副词,“竟然”“却”。)

  14、D(①句说的是杀人并拿走他的布匹粮食的贼的行为,③句说的是古代圣明帝王杀人的两个情形,⑤句说的是帝王称帝的情形。除这三句外,其他三句皆是表明帝王暴虐杀人的盗贼行径,即表明“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www.170xue.com

  15、(1)如果平常人无故杀人,用他一命抵偿一人之死;如果握有天下的人,无故而杀人,那么即使杀他一百次也不足以抵偿他杀一人之罪。(4分。“以”“抵”“虽”各1分,大意1分。)

  (2)人比起鱼来不止如泰山比起一根毫毛的差别。喜好天下的美味,也类似于喜好鱼的美味。(4分。“不啻”“甘”“类”各1分,大意1分)

  16、吾闻之,诸 侯 自 择 师 者 王/ 自 择 友 者 霸/ 足 己 而 群 臣 莫 之 若 者 亡/ 今 以 不 谷①之 不肖 而 议 于 朝 /且 群 臣 莫 能 逮 /吾 国 其 几 于 亡 矣 /吾 是 以 有 忧 色 也。

  注 :①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我听说,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显出了忧愁的神色。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17、A(原文中所说的“消极作用”指的是基本作用,而不是“负面作用”。)

  18、C(A项“进而让教育也变得益加专业化”错误,知识专门化未必催生教育的专业化,此项属强加因果。B项“知识工业的产品也会变得工业化起来”错误。原文说的是“知识的工业化仅仅意味其雇员的职业化,涉及不到知识工业的产品”,可见该项违背了原意。D项“但所起的作用其实很微弱”错误。联系文章对教育目的的解说,作者认为教育对于人的价值观念和信仰的形成作用巨大,可见D项曲解原意。)

  19、D(“养成价值观念和形成信仰,亦离不开必要的怀疑精神”错误。原文结尾文字明确指出,怀疑精神不可“推行到价值和信仰领域”。)

  20、C、E(C.莎士比亚的名言没有提及“虚名的引诱”。E.“必定”有误,文中最后一段提到若有“精神追求为其动力”则不然。)

  21、(1)生活的安静:每天,我有家里读书和写作;

  (2)亲情的安静: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

  (3)精神的安静:有强大生命力的安静;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四川射洪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