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2:45 浏览次数:381次 栏目:高考备考
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七次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和政府们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旗帜下,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当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化运动以来,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所谓两高一低)为特征的线性经济模式,为此提出人类社会的未来应该建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即循环经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即在资源环境不退化甚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因此,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
循环经济把经济系统看作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认为传统工业社会是一种线性经济,这种线性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系统高强度地把物质和能源从生态系统中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抛回到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既是“原料箱”又是“垃圾箱”。线性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垃圾,同时通过逆向增长的自然代价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和谐的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理论与较早期的环保经济理论(或绿色经济理论)相比,有明显的进步。在国际社会开始有组织环境整治运动的70年代及80年代,世界各国关心的问题仍然是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治理以减少其危害,即所谓环境保护的末端治理方式,至于污染物的产生是否合理这个根本性问题,以及是否应该从生产和消费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大多数国家仍然缺少思想上的洞见和政策上的举措。总的来说,绿色经济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后果,而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始终落在他们的研究视野之外。
循环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系统地认识到了与线性经济相伴随的末端治理的局限性,并以此建立了一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内容的行为原则(称为3R原则),每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减量化或减物质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或反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资源化或再生利用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
1.与“循环经济”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指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且以资源化或以再生利用为原则的经济模式。
B、指既关注经济活动的生态后果,又关注经济运行机制本身的经济模式。
C、指物质和能源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中得到合理和持久利用的经济模式。
D、指把物质和能源从生态系统中加以提取,然后又把所产生的垃圾返回生态系统的经济模式。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经济模式与循环经济模式相比,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建立,又对经济发展没有任何好处,因此必须加以改革。
B、解决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必须把生态系统当作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杜绝污染。
C、循环经济理论的3R原则是在资源环境不退化甚至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D、对于环境保护和污染物产生之后该如何治理以减少其危害,少数国家缺少思想上的重视和政策上的举措。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发展循环经济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环境与经济双赢,即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促进经济的增长。
B、环保经济理论不仅仅关注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后果,而且致力于研究经济运行机制本身的发展规律。
C、传统工业社会往往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垃圾,同时通过逆向增长的自然代价来实现经济增长。
D、循环经济理论的“3R原则”中的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
www.170xue.com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浩,字德远。绍兴十二年,擢进士第。时秦熺①挟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皆见之,或拉浩行,毅然不往。
轮对,首陈《无逸》之戒,且言:“宿卫大将杨存中恩宠特异,待之过,非其福。”上悟,旋令就第。自秦桧用事,塞言路,及上总揽权纲,激厉忠谠,此习尚存,朝士多务慎默。至是命百官转对,浩与王十朋、冯方始相继言事,闻者兴起。
逾年,浙河水灾,诏郎官、馆职以上条时政阙失,浩谓上忧劳如此,今何可不言,即奏疏指论近臣,并及宰执惟奉行,台谏多迎合,百执事顾忌畏缩。反覆数千言,倾倒罄竭,见者悚栗。上不以为忤,执事者深忌之。
乞外,得台州。州有拣中禁军五百人,训练官贪残失众心,不逞者因谋作乱,忽露刃于庭,浩谓之曰:“汝等欲为乱乎?请先杀我。”众骇曰:“不敢。”乃徐推其为首者四人黥徙之,迄无事。除直秘阁。并海有宿寇,久不获,浩募其徒,自缚赎罪,即得其魁。
明年,除司农少卿。时朝廷和籴②米八万,董其事者贱籴湿恶,隐克官钱,户部不敢诘。浩白发其奸,下有司穷竟。会大理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已而卿缺,又曰:“无以易浩。”遂除大理卿。
浩知静江府兼广西安抚,至郡,旧有灵渠通漕运及灌溉,岁久不治,命疏而通之,民赖其利。邕管所隶安平州,其酋恃险,谋聚兵为边患,浩遣单使谕以祸福,且许其引赦自新。即日叩头谢过,焚彻水栅,听太府约束。
浩天资质直,涵养浑厚,不以利害动其心。立朝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言切时弊,以此见忌于众。平居未尝假人以辞色,不知者以为傲,或谮于上前,上谓:“斯人无他,在朕前亦如此,非为傲者。”小人惮之,诱以禄利,正色不回,谋害之者无所不至,独赖上察其衷,始终全之。为郡尤洁己,自海右归,不载南海一物。平生奉养如布衣时,风裁素高,人不敢干以私云。
注:①秦熺:宋朝奸相秦桧的儿子。 ②和籴: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老百姓摊派粮食的方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悟,旋令就第 旋:随即。
B、诏郎官、馆职以上条时政阙失 阙:过失。
C、上不以为忤,执事者深忌之 忤:冒犯。
D、不知者以为傲,或谮于上前 谮:表扬。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首陈《无逸》之戒,且言 不逞者因谋作乱
A、 B、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久不获,浩募其徒 立朝慨然以时事为己任
C、 D、
其皆出于此乎?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年进士考试,秦熺依仗宰相父亲秦桧的势力排在众多士人的第一名,同时考中的其他人去拜见他,而李浩则坚持没有去。
B、皇上在浙江水灾时下诏臣子陈述时政阙失,李浩竭尽所知,矛头直指皇上身边的大臣及其他官员,结果遭到了这些人的忌恨。
C、李浩生性质朴直率,涵养深厚,不因利害动摇自己的意志。在朝廷上议政时常忠诚忧愤激扬,言辞切中时弊,皇上很看重他。
D、李浩任地方官时尤其廉洁,从海右回来时没携带南海的任何一件东西;他风格一贯高尚豪迈,从来不求别人经办任何私事。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至是命百官转对,浩与王十朋、冯方始相继言事,闻者兴起。
⑵忠愤激烈,言切时弊,以此见忌于众。
⑶小人惮之,诱以禄利,正色不回,谋害之者无所不至,独赖上察其衷,始终全之。
www.170xue.com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古风·登高望四海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七次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