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3:02 浏览次数:330次 栏目:高考备考
20.陆机(1分,或“陆士衡”),屈原(1分)
21.协调(或“切合”,意思对即可,2分)
参考译文:此外,《诗经》的作者运用音韵,大都清楚准确;《楚辞》用的是楚地的声音,所以错乱的声韵很多。到西晋张华论韵,曾说陆机作品中的楚音很多;他的楚音正如《文赋》中所说的“不能改变”。这就可说是屈原作品的余响,有失于雅正的声韵了。切合的声韵运用起来,势如圆形物体的转动;不协调的音韵运用起来,就比在圆孔中投方榫还困难。写作中能避免圆凿方榫,就不会出大的毛病了。
22.A D(A.并非直接拜为军师,而是先让他做耒阳县县宰;D.“雷欧提斯”应为“霍拉旭”。)
23.(1)①把茶馆的后半部分改成公寓出租给别人;②用小桌和藤椅代替了原来的茶座(或“铺上了桌布”、“用美国香烟公司广告画替代醉八仙大画”);③用唱戏招揽客人;④打算增添女招待(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2)①林黛玉 ②袭人 ③史湘云 ④薛宝钗(各1分)
24.对国内作家获取诺贝尔文学奖持有囿见(或“偏见的搅和”)(1分);对中国和中国当代文学的缺乏关注(或“虚无化本国的一切”)(1分);文人相轻的传统观(1分);过于看重莫言作品中“破绽”一面(1分);对诺贝尔文学奖及其得主缺乏理性评判(或“文学地实事求是地思考与讨论它”)(1分)。(每点一分)
25.①比喻莫言的作品(1分);②莫言的作品因为获得诺贝尔奖才被大家认可(1分),其实也有破绽的一面(或“其实并无那么高的价值”,2分)。
26.作者肯定莫言深入生活和劳作精神(答出“坚守文学写作”亦可)(2分);作者认为莫言作品具有破绽,但瑕不掩瑜(2分);作者主张理性评价诺贝尔奖及其得主(2分)。
,江苏苏州高三3月教学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