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12-20 22:58:55  浏览次数:827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www.170xue.com

  夫孙叔敖之请有寝之丘,沙石之地,所以累世不夺也。晋厉公之合诸侯于嘉陵,所以身死于匠骊氏也。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禨: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人之举事,莫不先以其知,规虑揣度。 举:发动;

  B.功臣二世而爵禄,惟孙叔敖独存。 爵禄:授予爵位和封分厚禄

  C.荆人鬼,越人禨,人莫之利 利:以……为利

  D.兵横行天下而无所绻 绻:收缩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晋厉公身死国灭”原因的一组是( )

  ①兵横行天下而无所绻,威服四方而无所诎,遂合诸侯于嘉陵 ②气充志骄,yin侈无度,暴虐万民 ③戮杀大臣,亲近导谈 ④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 ⑤身死于匠骊氏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孙叔敖的儿子按照父亲的嘱咐,推辞了楚庄王赏赐的肥沃富饶的地方,只接受了在楚、荆之间有个布满沙石的叫寑丘的地方。

  B.晋厉公遭遇灾难,完全出于偶然因素;而孙叔敖的后代之所以能保全,是因为孙叔敖善于揣摩帝王的心思。

  C.各种事物是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文章用正反两个事例说明智虑思考是祸福的根由,行动举措是利害的关键。

www.170xue.com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 使知所为是者,事必可行,则天下无不达之涂矣。(3分)

  答:

  ②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何以知其然也?(4分)

  答:

  (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是 故 治 世 之 音 安 以 乐 其 政 和 乱 世 之 音 怨 以 怒 其 政 乖 亡 国 之 音 哀 以 思其民困 节选自《礼记·乐记》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解】1、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2、夜榜:夜航。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概括。(3分)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天雨雪,武卧啮雪, (汉书《苏武传》)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杜牧《阿房宫赋》)

  (3) ,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

  (4)众女嫉余之娥眉兮, 。 (屈原《离骚》)

  (5)寒衣处处催刀尺, 。 (杜甫《秋兴八首》)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

www.170xue.com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有些路,你并不清楚

  吴毓福

  (1)有些路,你并不清楚。譬如:到仰天堂去。虽然二十多年前去过一两次,也知道仰天堂,在秋浦河畔,玉屏山上,芙蓉尖下。但时隔多年,即使旧路,于我,也似乎陌生起来。

  (2)新年伊始。元旦黄昏,我与散文家许俊文先生为上仰天堂而提前夜宿灌口。

  (3)次日,早起,看天,特阴,特寒。预报,天欲小雪。可是,我们依然带着仰望仰天堂的盎然冲动,行走在乡间,行走在寒风里。

  (4)原先上仰天堂,都是坐船过渡去的。不想,这次,走着走着,就上了一座窄窄的钢混桥梁。我站在新架的桥上,向河的上游早先过渡的地方看去,谁知,早先的渡船已被闲置在河岩边的沙丘上,像一条干死腐烂的鱼。这,不由让我想起宋人寇准的喟汉: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说实在的,行走乡野,遇到河流,我倒是希望有一只船把我从此岸摆渡到彼岸的。对于我,这不是好奇,也不是新鲜。我只觉得摆渡于人生有着它的独特的禅意。

  (5)没有了摆渡,我们就那样径直地过了桥。过桥的时候,我确乎顿生了一丝怅然和失落。于是,沿着秋浦河堤行走,也许时候已然是寒冬,沿路几乎没有养眼的风景,除了一片又一片的嫩绿的油菜之外。然而,当我们途经旧溪村时,我们不觉被远远的骆驼峰下旧溪村庄的炊烟所吸引。其实,炊烟,对我来说,早已是一道令人怀想的风景了。看到炊烟,袅袅的炊烟,我自然想起了童年的故乡,想起了老屋的烟囱……

  (6)到了山脚下,我们遇到了一位早晨放牛的村妇。于是,问路。那村妇说,你们这么这么走要方便一些。于是,我们就顺着那村妇的指引,朝前方慢慢走去。

  (7)一路走来,虽有些许登山之累,但踩着厚积的落叶,脚底的感觉自然越来越轻,越来越暖。转过一道山嘴,穿过一片林木,仰望,仰天堂不觉就在眼前了。

  (8)一到仰天堂,我们,寻道的寻道,问佛的问佛,朝拜的朝拜,赏梅的赏梅……

  (9)据宋师太说,仰天堂始建于民国初年。她来仰天堂修行,现在已有76年。

  (10)我想,76年,76年在清寂的山上,并且几乎都是一个人……对俗世人来说,这是怎样一种概念啊?

  (11)不想吧!想,也许也想不通,尤其对于尘世俗子。

  (12)出得禅房,我们又在槛前的小小天池绕了一圈。天池,池清如碧,虽是寒冬,潭面却依然可见几枝枯荷残梗,在寂寥中酝酿着来年的荷香。于是,我遐想着来年夏天,这里的荷莲,一定煞是悦目,煞是净心。

  (13)许是因了一缕暗香的牵引,在仰天堂禅房左侧,我无意瞥见了我早已心仪的蜡梅。疏朗的梅枝上缀着星星点点的蜡黄,似苞似绽,宛如笑佛。氤氲在梅香里,我不觉浸入佛心。如果不是突然的一声仰天堂里的狗吠,我想,我不知要在梅下痴呆多久呢!

  (14)在仰天堂,除了我们一行,其实还有几位。我们来时,他们正在与师太告别,决定下山去了。在这样的寒冬里,又是元旦后一日,我以为我们是今天最早来朝拜的;谁知早已有几位香客先来了。难怪古人有言: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15)在仰天堂四周,我们慢慢地转悠,穿竹林,看苍松,听禅音……转过仰天堂前的山道,即是下山的小路,回首仰天堂时,许老师轻轻地说出一句暗禅意的话来:“对于我们,有些路,其实,你并不清楚……”

  (16)想想也是,有些路,我们的确并不清楚!

  (17)譬如宋师太在仰天堂,一个人的仰天堂,那清寂的生涯……

  (18)譬如意欲在山上观赏雪里的蜡梅,等了好久,不想下山之后,天才飘起了雪花。

  (19)譬如回来的当晚上,才知道我们从小道下山的时候,有一位一直仰慕的大师黄先生,从安庆赶来,在飘风里从另一条路又一次上得仰天堂。无怪乎,《湖心亭看雪》里的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的……

  14、第(8)段画线句“我们”一词用逗号独立,有何作用?(2分)

  15、赏析第(3)段的语言特色。(4分)

  16、第(9)至(14)段集中叙写登上仰天堂后“我”的见闻、感受。请梳理这一部分的思路。(6分)

  17、结合全文,理解许老师那句“对于我们,有些路,其实,你并不清楚……”的深刻意蕴。(6分)

  18、根据(12)段所描述的“枯荷残梗”的内容,联系实际,读读你获得了怎样的哲理感悟?(5分)

www.170xue.com

  六、(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概括下面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

  11月27日,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重庆市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为推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庆将拟定中小学生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同时还将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平台。记者还从会上了解到,教育部将在年底前出台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负担的意见。重庆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的中小学生非常累、非常苦,我们将搜集影响中小学生心理的各种量标,制定中小学生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减少中小学生的厌学情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观察下面以“深表同情”为题的漫画,描述其内容,并指出其寓意。(4分)

  答:

  21.下面的词句是清代文学家俞樾临终前撰写的自挽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为上下两联,每联的开头已给出,将序号填写在每联后的横线上。(4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