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8:55 浏览次数:959次 栏目:高考备考
答案
11.(1)A、E
(2)先是“宝贝似的手握杂志”,把杂志看成是“法宝一般的书”;后来是“又翻看了几页杂志”“把它顶在头上遮日头”;最后是“匆匆瞥了一眼”。这种变化反映了二根由高兴到无奈直到沮丧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
(3)这些人和二根“一般模样”,说明他们和二根处境相似,都是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农民工;他们对二根的奚落和嘲笑,不讲条件地去抢工作说明他们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维权意识很淡薄。作者写这部分人,一方面将他们与二根的表现形成对比;另一方面借此说明农民工维权问题是个十分普遍的现实问题,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以小见大,通过写一个农民工的遭遇来表现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客观呈现故事,不加分析、议论或抒情,让读者自己去感悟、评鉴;巧用对比,通过二根与其他农民工的对比、二根对杂志前后态度的对比、二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来表现中心。
12.(1)C、E
(2)①知已知彼,同中求异。“因为老先生们比我画得好,我比不上他们”,所以只要用这种画多人的办法来和他们比。②知人论世,准确定位。“漫画像不能过于变形和丑化,如果过于丑化,那么被画的人就不容易接受。”(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要点:①有强烈的兴趣;②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鼓励;③善于观察生活;④富于创造精神;⑤作品有特色;⑥善于表现出生活中有趣的东西;⑦长期坚持漫画创作。(意思对即可。一点一分,答对5点给6分)
(4)①语言口语化:现在有个新的说法叫“撞车”,就是说你的作品跟人家的作品雷同了。②语言个性化:学生很调皮,虽然打针是有点疼,但是却故意装出很疼的样子来。当时我并没有想到“创造性”的问题,就是想:我要出名。③语言生动感人:在画漫画方面,我只是一个刚刚进门的“小伙计”。④语言幽默风趣:你要跟着谁画,永远跟在他后头,那何必称为“创作”呢?叫“跟作”就行了。(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8分。)
13.B(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017辽宁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