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高一语文试题武汉二中10-11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武汉二中10-11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12-20 22:58:55  浏览次数:370次  栏目:高一语文试题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170xue.com 武汉二中10-11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http://www.170xue.com

  D.人类有能力理解计算机,象棋在未来将由人类和机器一起来玩。

  9.文中“卡斯帕罗夫止步的地方”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

www.170xue.com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游褒禅山记

  (宋)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 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 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 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 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 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 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庐:屋舍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随:随便

  1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例句: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②火尚足以明也

  A.①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②秋毫不敢有所近

  B.①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②当其欣于所遇

  C.①侣鱼虾而友麋鹿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D.①邻之厚,君之薄也②此其志不在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记叙的景物由禅院到华山洞,再到仆碑,反映了游览的行踪。全段从山名写起,以考证山名结束,在内容上环环相扣,为后文的议论埋下了伏笔。

  B.后洞多自然美妙之景,进洞越深见到的景象越奇特,作者本应继续寻幽访胜,进一步领略奇景,但是走到中途,却因听了怠倦者的话,怕火把烧尽而退出洞来。

  C.“于是余有叹焉”承上启下,转入议论。作者说古人对事物进行深入观察与思索,其用意在于说明今人若要有收获,也必须有这种坚毅的探索精神。

  D.本文以记叙为主,记叙与议论相结合。作者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揭示出文章主旨:学人治学应具有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和“深思慎取”辨伪存真的严谨态度。

www.170xue.com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3分)

  译文: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译文:

  (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这首诗的第一、二两句,分别表现了白梅的什么特征?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说明。(4分)

  答:

  15.文学常识及背诵默写填空。(6分,每小题1分)

  (1),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2)狗吠深巷中,。(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4)桂棹兮兰桨,。(苏轼《赤壁赋》)

  (5)《囚绿记》的作者是,他是我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6)雨果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他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这部小说是雨果所有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

www.170xue.com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破碎的美丽

  乔叶

  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我喜欢断树残根枯枝萎叶,也喜欢旧寺锈钟破门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石阶横斜玉栏折裂,喜欢云淡风冷星陨月缺,根竭茎衰柳照花残,喜欢一个沉默的 老人穿着褪色的衣裳走街串巷捡拾破烂,喜欢一个小女孩瘦弱的双肩背着花布块拼成的旧书包去上学,我甚至喜欢一个缺了口的啤酒瓶或一只被踩扁的易拉罐在地上 默默地滚动,然后静止。每当我看到这些零星琐屑的人情事物时,我总是很关注地凝视着它们,直到把它们望到很远很远的境界中去。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出于一种 变态心理,但我确实深深相信:破碎的东西比完整的东西更为真实,更为深刻,虽然它们是那么平常,那么平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狈。它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 剔的巅峰骤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坠下慢慢地沉淀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然后走进我的视线中,走到辉煌已让位给别人的今天。

  我不知道它们曾 经怎样美丽过,所以我无法想象它们的美丽。也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形 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涵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涵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伤感和无垠的苍凉啊! 破碎的事物就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印迹,那么沉厚,那么绰约,那么美丽。

  同样,很残忍地,我相信破碎的灵魂才最美丽。

   我喜欢看人痛哭失声,喜欢听人狂声怒吼,喜欢人酒后失态吐出一些埋在心底发酵的往事,喜欢看一个单相思的人于心爱者的新婚之夜在雨中持伞默立。我喜欢素 日沉静安然的人喋喋不休地诉说苦难,一向喜悦满足的人忽然会沮丧和失落,苍老的人忆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我喜欢明星失宠后凄然一笑,英 雄暮年时忍痛回首,官场失意者独品清茶,红颜逝去的佳丽对镜哀思。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东西,然后颤抖,然后哭 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

  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这个人拥有一个曾经非常美好现在依然美好的灵魂, 他经历的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释怀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迹和最珍爱的储藏。只有等他破碎的时候,他才会放出这些幽居已久的鸽子,并且启窗露出 自己最真实的容颜。我知道:只要他的窗子曾经打开过——哪怕仅打开一秒钟,他就不会是一个老死的石座了。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 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刺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澈和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 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露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 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我们从中汲取了多少人生的梦想和真谛啊!

  我不得不喜欢这些能把眼睛剜出血来的破碎的美丽,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丽。 他们直接触动我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让我随他们流泪、欢笑、叹息或者是沉默——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心悸的快感啊! 而此时,我知道没有多少人能像我一样享受这种别致的幸福和欢乐,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破碎的美丽是如何细细密密地铺满我们门前的田野和草场,如同今夜细细密 密的月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武汉二中10-11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