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初中学习初三学习中考试题初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

12-20 22:59:40  浏览次数:285次  栏目:中考试题

标签:中考试题大全,中考复习计划,http://www.170xue.com 初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http://www.170xue.com

  (10)又一个中秋,我回到故乡。小溪像一行泪水,顺着大山的腮边流下。祖母已故去多时了。听乡亲们说,后事是由我一位远房姑母办理的。那是一个多风多雨的季节,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连骨灰都没有留下。这时,我多想大哭一场啊,可是,想找个祭奠的地方都没有。姑母告诉我,老人临终前欲说不能,似乎有一些话要告诉我。如今,这些都被昨日的风刮走了,只有蟋蟀在墙角边,对着秋天悲鸣。

  (11)重新站在生我养我的小院里,望着一片荒芜的田园,爬山虎翻过颓圮的院墙,无望地对着蓝天,寂寞地开着紫花。望着推走无数人间风雨推走苦乐年华的那盘石磨,望着依然陈旧依然引起我儿时记忆的关东木格子窗。那架纺车还在,那盏油灯还在,那把蒲扇还在,屋前祖母亲手栽的那棵梨树还在,连我童年玩过的弓箭和木刀也悬挂在当年老地方。仿佛锅里仍在散发着玉米饼子的清香,灶里仍在跳动着木柴的火苗。

  (12)可是眼前呢,却是一片无声的沉默。难道说,祖母真的走远了吗?

  (13)我多想找出那个谜一样的遗言啊!尘封的四壁,隐去了一切,落叶在阶前遮住了往日的足痕。祖母啊,你把要说的话留在了哪里?我清理书籍时,意外发现了个包裹,里面包着一个玉石烟嘴,一对耳环,当年的那双布鞋,也规规矩矩地躺在那里。

  (14)望着这些遗物,我沉思了很久。老人似乎把千言万语都写在密密麻麻的针脚上。老人是在告诉我,鞋不可穿错,路不能走歪,是要我一定记住这些金玉良言呢。这时,我想起了祖母一生的顽强和执著,一生的期待和盼望。仿佛她此刻正站在门口,送走南行的雁群,遥望走出大山的孙儿。

  (选自《中学生阅读》2005年5期)

  20.联系全文看,第(13)段中祖母“谜一样遗言”指的是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 作者是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破译这遗言之谜的。4分

  21.第(8)段说:“那双布鞋我始终没舍得穿,寒假时,拿回老家,放在祖母出嫁时那口铜页包金的山榆老柜里”。结合上下文看,作者交待这一句的目的是,“那双布鞋”在文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2分

  22.简要分析第(8)段中“鞋穿不正,就要崴脚哇”一句的言外之意。2分

  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11)段属于环境描写,它在文中有何作用?加点的“荒芜”、“颓圮”、“无望”和“寂寞”几个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2分

  (1)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10)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如果把它改为不用比喻方法的一般陈述句,这句话可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全文看,作者在此不用一般陈述句,而用比喻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5.请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做人要“知足知不足”

  ①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

  ②做人首先要“知足”。所以中国有一句老话叫“知足常乐”为大家所尊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词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社会上总有一些不安分守纪的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③但是知足也要分场合。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除了场合之外,知足还有一个度的问题。什么叫度?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等等,指的就是适当的限度。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④做人还要“知不足”。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之处”。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句话暗示给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过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一枝笔横扫六合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一句中国老话:“学海无涯。”说的都是真理。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没有必要的。他们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有什么出息呢?

  ⑤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要了解你自己!”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真理。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1、本文的总论点是:。分论点是:

  2、请综合文章内容说说“知足”和“知不足”的含义。

  3、文章第③段是从哪两个角度论述“知足”的?

  4、文章第④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5、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从学习、做事、做人等某一方面,谈谈你对“知不足”的看法。

www.170xue.com

  参考答案

  1、 略

  2、拓滞腾搏3、D4、B

  5、(1)长河落日圆

  (2)曲径通幽处

  (3)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4)化作春泥更护花

  (5)心有灵犀一点通

  (6)感时花溅泪,恨另0鸟惊心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9)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r

  (10)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11-16略

  6.(1)“委”改为“萎”。

  (2)“大约”与“左右”重复,删掉其中一个。

  (3)“强烈增加”搭配不当,改为“急剧增加”或“大量增加”。

  (4)“而且”改为“以及”或“和”。

  7.(1)不设统一答案。语意连贯,构成排比就行。(2)②④⑥③⑤⑦①或②④⑥①③⑤⑦都对。

  8.对待不文明的陈规陋习,再也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了。前年春天,非典袭击我国,使人们不得不提高警惕,全民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消灭不文明现象,建设一个文明的国家。

  9.(1)诸葛亮(2)晴雯

  10、A、配偶。B、长短、高低、大小不齐。C、寤,醒时。寐,睡时。这里指日日夜夜。D、挑选。11、①B②D③C④A12、A、梦寐以求 B、求之不得 C、辗转反侧13、A

  14.鞋不可穿错,路不能走歪 祖母的遗物(或祖母遗留的那双布鞋)15.为后文作伏笔 (或铺垫) 线索(或贯穿全文)16.做人不学好,就要犯错误(意合即可)17.(1)渲染气氛(2)失去祖母的悲痛18.小溪顺着大山的山沟流下 能更生动形象地表达对祖母的哀思 (均意合即可)19.符合题意即可(如:祖母的鞋;难忘的祖母;祖母<原文题目>)

  《做人要“知足知不足”》:20、依次:做人要“知足知不足”、做人首先要“知足”、做人还要“知不足”21、“知足”就是“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知不足”就是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不够完美之处”。22、文章第③段是从知足要分场合(或:知足也要分场合)和知足要有度(或:知足还有一个度的问题)两个角度论述“知足”的。23、文章第④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充分地证明了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的观点。24、无统一答案,只要能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从学习、做事、做人等某一方面谈出对“知不足”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上一页  [1] [2] 

,初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