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1:02 浏览次数:886次 栏目:初二文言文
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表示人或物的单位的词,叫量词。文言文表基数,有以下特点:
1、数词“一”常常省略,如“匹马只轮”(译:一匹马和一只轮子)。
2、整数与零数间常加“有”(“有”通“又”,音yòu),如“二十有一年”(译:二十一年);不用“零”字,如“一万一千四百三口”(译:一万一千四百零三口)。
3、表分数时,分子分母数间可不用“分、之”,如“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译:去守边也要死掉十分之六七。)
4、表倍数时,一倍说“倍”,五倍说“蓰(xǐ)。如“或相倍蓰”(译:有的相差一倍或五倍。)
5、表约数时,尾数不定用“余”,如“一车炭,千余斤”(《卖炭翁》);近似数加“且、几、将”,如“年且九十”(《愚公移山》)(译:年纪将近九十岁);估计数加“可、许、所”,如“从弟子女十人所”(《西门豹治邺》)(译:跟随她的女弟子有十个人左右)。
6、表虚数时,“三、九、百”等极言其多,“一”极言其少,如“三令五申”(译:多次命令和告诫),“一知半解”(译:知道得很少,理解得也不透彻)。
文言文物量的表达,有用量词的,也有由数词直接和名词结合而不用量词的。其位置可在名词前,也可在名词后。
例1: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译: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分析:不用量词)
例2:我持白璧一双。(《史记·项羽本纪》) 译:我带来了一对白璧。(分析:用量词,但量词放在名词之后)
例3: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大王您派一个使臣到赵国来。(分析:数量词和中心词之间还可以加助词“之”,这种形式多见于汉代以后的文章)
文言文动量的表达,由数词直接和动词结合而不用量词,位置在动词之前。 例:齐人三鼓。(《曹刿论战》) 译:齐国人擂过了三通鼓。
数词后用量词,是到了中古以后才出现的,如“鼓三通鼓”,但并不多见。
,文言数量的表达相关分类
初二文言文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