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教师业务学习材料,师德师风学习材料,http://www.170xue.com
讲话稿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http://www.170xue.com
问题找准之后,就要认真安排和布局,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个段落和层次,那些该详,那些该略,怎样衔接和过渡,前后如何照应,都要考虑周到。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给人一种严谨、自然、完整、统一的感觉。作为公务活动的领导讲话,主要用逻辑思维,而不是形象思维,善于用逻辑的力量去吸引人,感染人和说服人。斯大林称赞列宁的演说有一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逻辑力量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一步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就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毛泽东同志说过“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一篇讲话稿,通常分几个层次,也就是分几个部分,层次与层次之间有并列的关系,也有递进的关系。并列的各层次之间是平等的,是兄弟关系,分层的方法常见的有用“首先”、“其次”、“第三”或者用“一是”、“二是”、“三是”来处理。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当讲到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时,提出三条意见:第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第二,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建设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第三,加强监督制约,形成正确行使的有效机制。也有用“;”号来处理的,如自治区领导在总结“三讲教育”的成绩时讲了四个“进一步”,中间用的“;”号隔开。也有用自然段加“。”号来处理的,如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9月28日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总结了抗洪抢险的成绩后,用四个自然段讲了4个“这次抗洪胜利再次说明……”,也有用“——”号来处理的,如胡锦涛同志在今年5月27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当讲到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指导原则时,提出五个坚持,每个坚持前用“——”号。
有些讲话稿层次是递进式的,层次之间需用专用词语进行过渡和衔接。常用的过渡词语有“因此”、“而且”、“但是”、“当然”、“应该看到”、“应该强调的是”、“总上所述”、“总而言之”等。也有用一两句承上启下的话加以过渡的。如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周声涛同志在1994年自治区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会议上作了题为“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修养和党性锻炼”的讲话,他在讲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之后说:“我们强调重点学好邓小平理论,不是说对毛主席的著作就可以不学了。”用这句话由学习邓小平理论过渡到学习毛主席著作上。在讲完学习理论的重要性之后,接着讲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问题。他用“理论联系实际,不是搞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事物之间的简单对号,搞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是……”这句话把上一段与下一段衔接起来,既自然,又新颖,使人听了印象深刻。
要注意材料排列的逻辑顺序,如果违背了这些顺序就会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直接影响讲与听的效果。如讲党的建设方面的内容,一般按照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顺序组织材料,这三项建设虽然是并列关系,但通常不能随意变更顺序。再比如,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一般先介绍先进典型的情况,然后总结提炼出可以推广的经验,接着阐述先进典型经验推广的意义,最后对如何学习推广借鉴经验提出要求、发出号召,可以看出这类讲话材料是依照典型的发生、发展,经验的产生、成熟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由浅到深的顺序来组织的。逻辑顺序对于谋篇布局、层次的划分,句子的排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写讲话稿要注意前后照应。照应是指文稿的内容前后的关照,协调和呼应。照应能帮助人们了解文稿脉络或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又能使文稿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相辅相成,是体现文稿逻辑关系,强化主题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开头与标题的照应,结尾与开头的照应,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协调照应等。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开头与标题,结尾与开头照应得很好。
(三)广积薄发,反复提炼,做到材料翔实,丰富多彩
广泛收集和正确运用材料是撰写讲话稿的重要一环。如果把谋篇布局比成文章的骨架,那么材料就是血肉,如果缺乏材料,谋篇布局搞得再好也只能是干巴巴几条,就像毛主席说的像个瘪三,面目可憎。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好米,怎能做出好饭,没有好布怎能做出好衣。因此,要高度重视收集材料的工作。
材料一般分理论材料、事实材料、数字材料和会议本身相关的信息四部分。理论材料来源于上级文件和书本,事实材料多来自基层,数字材料一般来自统计、综合部门。会议相关的信息,包括会议的主题、内容、时间、地点、规模、议程及有那些领导讲话等,这些不必都写进讲话稿,但对增强讲话稿的针对性帮助很大。
收集材料要贯彻广积薄发的原则。就是要围绕主题尽可能多收集材料,材料多了,才有选择的余地。占有材料越多,选择的余地就越大,对事物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就判断的越准,就越容易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语言,越能增强讲话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在收集材料时,一定要注意真实性,对那些道听途说的马路新闻,绝对不能用,对来自基层的材料要注意核实,对来自港澳台及国外的资料,不能轻易引用。用了虚假的材料会对领导造成误导和决策的失误,对全局工作造成损失。
在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提炼和筛选,一般来说,要去掉陈旧的,保留新鲜的;去掉一般化的,保留典型性的有说服力的;去掉偶然性的,保留能反映本质的。就是保留下来的材料,也不能原封不动写在稿子里,根据需要还要再加工,有的要删节,有的要概括,有的要改变角度。当然,加工不是虚构,不是伪造,而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进行锤炼,就像一块铁,你不能直接使用,要加工成零件才能按在机器上。
运用材料要注意以下几点;
坚持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观点统帅材料,材料说明观点。毛泽东同志说过,“开会的方法应当是材料和观点的统一。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时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没有材料,材料和观点不联系,这是很坏的方法。只提出一大堆材料,不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说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种办法更坏。”写讲话稿,首先要有丰富的材料,只有材料丰富,做到肢体丰满,才能确切地表现主题。所以第一稿尽量多用些材料,以便在修改时有选择余地。经常改稿子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材料多了,把它删掉容易,一笔就划掉了,但是没有材料,想增加内容就困难了。但也不是材料越多越好。本来一个例子就把问题说清楚了,你偏要举三个、四个,造成冗长罗嗦,拖泥带水,把观点淹没在材料堆里。例子再好一篇文章也只能使用一次,最好也不要使用内容相似的例子和别的文章经常使用的例子。使用的材料,既要有说服力,又要有新鲜感。
既要有概括性的材料,又要有典型材料。领导讲话具有宏观性、全局性和普遍指导意义。因此,材料要能反映概貌,不能只是枝节末叶。引用的事例内涵不能过分狭小,也不必搞细节的描写和完整的故事性。必要时要引用综合性的数据来表达。如胡锦涛同志在20**年北京全球《财富》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就使用一连串的数字说明改革开放26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21世纪前20年的奋斗目标。当然光有概括性材料还不够,概括性材料比较抽象,虽能了解全貌,但不具体。而典型性材料具有直观性、鲜明性,能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对概括性材料起强化和补充的作用。如胡锦涛同志在《财富》论坛的讲演中讲到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时,引用了“故宫”的例子,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上述观点。在运用典型材料时,要注意贴切、自然,与观点结合紧密,水乳交融。运用的不好,就显得文章很不协调,就像大米饭里的沙粒一样。
既要有真实性,又能反映本质。刚才已经讲了,讲话稿使用的材料,一定要真实,光真实还不行,还要能反映本质。有时拿到的材料是真实的但没有代表性,是个别现象,不能反映事物的主流和本质。造成以偏盖全,以点代面,以树木代替森林,从而得出片面的,错误的结论。如南疆有些贫困县,主要任务是脱贫。但在贫困县里,找几个富裕户还是可以找到的,这些富裕户就没有代表性,不能反映这个县的主流和本质,如果以几个富裕户为依据去制定政策,那就错了。因此,在写讲话稿时一定选那些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主流的材料。
(四)立足风格特点,注重表达效果,做到语言准确,朴实,简洁
语言是文章的细胞。文章的主题、结构、布局和材料运用都要用语言表达出来。讲话的语言与法定公文不同。公文是无声的语言,而讲话稿在没上会之前是无声的语言,拿到会上,面对听众演讲,就成为有声音的语言。讲话人不仅要读稿子,而且要用宏亮悦耳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喜怒哀乐的表情动作相配合,使听众引起共鸣、受到感染。讲话稿的语言要符合讲话的习惯,句子不易太长,少用生僻的字眼,读起来顺口,便于现场发挥。表述方法也比法定公文自由,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多种方法都可以使用。
首先要准确。讲话稿的提法、分寸、措词、用语,要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做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比如:一项工作只完成了一部分,就不能说“基本上完成”;一项活动只有一部分人参加,就不能说“普遍参加”。另外,公文引用的数据人名、地名、时间要准确,引文出处要准确。讲话稿有时也要使用比较模糊的语言,如“多数情况下”,“有的地方和部门”,“比较突出的问题”,这里的“多数”、“有的”、“比较”都是模糊用语,这里的模糊恰恰能够准确表达文意。在使用褒贬感情色彩的用语时,要注意分寸,尽量少用“非常”、“很”、“最”、“绝对一流”、“绝无尽有”一类的词语,就是不要把话说绝。有些词意思相近,但又有细微的差别,要认真推敲,恰当运用。如“虚心”和“谦虚”只有一字之差,意思差不多,在向别人学习时用“虚心”,在待人不骄傲用“谦虚”。有些词带有感情色彩,如“撤退”和“逃跑”意思也差不多,用在自己身上用“撤退”,用在敌人身上用“逃跑”。有些词使用和人的身份和场合有关,“夫人”、“妻子”、“老婆”、“媳妇”是一个人,对身份高的人用“夫人”,层次低的人用“妻子”,“老婆”这个词比较粗俗,有时带贬义,“媳妇”一般用在青年人身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讲话稿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