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22:56:40 浏览次数:126次 栏目:初中学习方法
学习的具体方法,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但也需要我们严格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它们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障。
一、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要求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我们应当明确,当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时才更有效,特别是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自觉来完成。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被别人压迫的行为,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对于那些学业不佳的同学应首先检查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如何,一切属于自己的事,必须自觉地去做,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二、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要求中学生对学习有热情,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于问。无论做何种事情,积极主动总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也不例外。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恰恰缺乏这一点,把不懂的问题宁愿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开口问一下别人。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一年也不会问老师一个问题。这些同学绝不是一个问题也没有,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改变。
三、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要求中学生做事要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轻易受群体因素的影响。很多优秀的学生往往具备这样的特征。当别的同学总愿让老师反复讲解时,他们却更愿意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独立的智慧去努力获取知识。正是他们这种学习的独立性,造就了他们的出类拔萃。我们认为,如果在学习中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创造性,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快速阅读技能
直接从书中获取知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即使是教科书中的知识,也不能纯粹依靠老师的讲解来学习。一个掌握阅读技能的学生,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掌握知识,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习惯于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即使是教科书也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这样,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这可能是很多同学在学业上落伍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不同书籍的模式迅速分清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这就要求同学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书籍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快速阅读技能。
二、快速书写技能
中学阶段课业负担比较重,如果没有掌握快速书写的技能,这种负担会更加沉重。比如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速度记录笔记,课后完成作业用时过多,考试因书写太慢而答不完试卷等,这些现象都与书写技能有关。可以说书写技能是我们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这种工具所处的状态将决定我们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时间。那些书写速度慢的同学对此应引起足够的注意,自觉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尽快掌握这一技能。当然,快速书写的同时还要保证字迹的清楚与规范。
三、笔记技能
做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中学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教材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批,即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一、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可以叫自学能力。在外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学能力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些优秀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不仅仅满足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而且更注重独立探求知识。他们注重对书本的自学理解,遇到问题,并不急于求教,而是首先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在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中,独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么他的知识结构结合得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进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加强自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因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在主张独立探求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老师讲与学生听,只是一种知识信息的简单的单向传递,而知识的掌握需要双向甚至多向的交流。所以,我们不仅要主动与老师多交流,而且还要与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互相协作解决问题,也是善于同别人打交道的一种社交能力。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
三、流畅的表达能力
一些同学认为,好象只有文科要求有较好的写作表达能力,实际上理科所要求的解答过程也是一种表达能力。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不仅包括文字表达,还包括口头表达。在很多学习活动中,善于演讲,能够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语言是与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我们如果不注意表达能力的训练,将不仅影响与他人的交往,而且会影响思维的发展,进而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同学们应有意识地加强表达能力的自我训练。
通俗地讲,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抽象、概念、判断和推理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转化为理性认识并用于实践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养高品质的思维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思维的品质一般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 敏捷性
是指大脑对课业知识刺激的反应速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做出决定、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应注意: 1、超前思维。抢在老师讲解之前进行思考,把课堂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思维训练的活动。2、及时巩固。课后通过定时作业,有意识地限定时间完成训练任务。3、熟能生巧。大脑的遗忘有一定的规律,随着学习知识的时间延伸而逐渐减弱。所以我们应在没有忘记之前再重温,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4、触类旁通。能通过一个问题迅速想到类似的问题。
tag: 初中学习方法,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计划,初中语文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相关分类
初中学习方法 更新
初中学习方法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