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教案大全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整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整册教案

09-17 03:20:31  浏览次数:617次  栏目:小学语文教案

标签: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网,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http://www.170xue.com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整册教案,http://www.170xue.com
重点
领悟鲁滨孙离奇遭遇给人们一个怎样的启示。
[教学时数]
l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大胆想象
1.让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本课的资料。
2.大胆想象:鲁滨孙乘船前往南美洲的途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活下来的?
3.播放课件,展现鲁滨孙的离奇遭遇。
(先让学生想象,后出示课件,有效地解决了电教媒体对学生思维所产生的定势,避免了对学生想像力的扼杀,使学生既认识了周围的环境,又创造了机会让学生想象,训练了思维的发散性。)
二、读中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汇报中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他的成功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读中有所感悟
1.鲁滨孙在岛上生活的经历是课文的重点。默渎,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2.讨论感悟:针对自己读懂或不懂的内容交流,明确自我感悟是否准确。
3.自探感悟:让学生回顾感悟的过程,总结探究的方法,形成解决的策略。
4.课文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想一想该怎样读,再有感情地朗读。
(感情朗读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读中受到熏陶
1.文中对鲁滨孙的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不多,可我们不难想象,当面对困难、挫折等不幸时,鲁滨孙会怎么想、怎么说。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文中相应的位置进行合理的扩写、叙写、续写、创
造性地想象,以表现他的勇敢、顽强和聪明才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习本课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www.170xue.com

22* 奴隶英雄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奴隶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们起义反必然性。
2.学习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由于学生年龄的限制,又缺乏历史知识,不了解奴隶制社会的黑暗,要想体会人物情感有一定困难,体会奴隶起义的原因也有一定难度。
重点
从斯巴达克和奴隶们的对话中,了解奴隶的悲惨命运,体会奴隶起义的原因。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1.让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斯巴达克的有关资料。
2.观看幻灯片,听老师讲述斯巴达克起义的故事。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请同学们用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渎的句子多渎几遍。生字、新词可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通过自主读书,你渎懂了哪些内容?
(2)质疑问难。如斯巴达克为什么‘‘咬着牙,狠狠地说’’等,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问题、
三、读中练说,说中练演,演中体悟
]‘以不同的身份讲述剧情,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要举行起义等。
(1)以斯巴达克口吻(机智勇敢,不屈服)
(2)以奴隶主口吻(凶暴残忍,不顾奴隶死活)
(3)以奴隶口吻(痛苦畏缩)
(以教材为凭借,从不同角度训练说,于体验中把握人物特点。)
2.分角色表演
(通过“表演”这一活动形式,既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
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丁学生的思维,从而强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四、深入了解,塑造奴隶英雄形象。
五、课堂练习
分角色朗读课文。

www.170xue.com

23 世纪宝鼎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体会我国人民向联合国赠送这一礼物的意义。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热爱。
2.自学生字新词。
3.熟练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难点
体会我国人民向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的意义。
重点
了解世纪宝鼎是什么样的,体会我国人民向联合国赠送这一礼品的意义。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文:辛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2.自学生字新词。
3.熟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读 •
1.教师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当你看到《世纪宝鼎》这—题目时,会产生哪些疑问?
(在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的问题中,教师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如,“鼎”是什么?世纪宝鼎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寓意等等。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自主渎书,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互检;
3.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抓住主要内容,
三、交流汇报,解决疑难
1.通过渎书你了解到了什么?
2.联系课文内容,看看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国人民向联合国赠送这一礼品的意义。
2.在特定的情境中创意表达,深入理解学到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角色转换及人际交往的能
力。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再现学到的知识
二、研读体悟,合作探究
1.自读感悟。
让学生自主选择上节课提炼出的:三个问题中其中的一个或两个,
反复读课文,自我揣摩,自我感悟。
2.合作学习:
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自己研究的问题分成学习小
组,进行再朗读、再领悟,然后相互交流,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及时
鼓励,随机引导点拨;
(合作学习,既培养了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和
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又发挥了群体的集体功能,达到了在合作中探
究,在探究中提高的目的。)
3.分组汇报。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中心发言人,其他组员作补充。同时,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师生共同评价。
4.熟练朗读。
三、创设情境,引导扮演
教师假想情景,呈现给学生自由选择,进行创意表演练习。(假设情境如下)
1.假如让你代表中国向联合国赠送这——世纪宝鼎,你会怎样介绍?
2.假如你是联合同代表,当接到中国人民赠送的造型占朴、工艺精湛的宏伟杰作时,你会怎样说?
3.当一个不认识世纪宅鼎的人向你咨询有关情况时,你怎样帮助他?
4.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给家长,、
(情境的设计,融知识运用、语言表达、合作交往为一体,体现综合性、实践性。)
四、汇报表演,互相评价
结合汇报、同学选择的扮演情境,对扮演者进行评价,促进提高,
(把评价权还给学生)
五、教师小结,畅谈收获
六、课堂练习
结合课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谈谈世纪宝鼎的艺术价值和深刻寓意、

www.170xue.com


 24 * 清明上河图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从这幅画的内容、特点中,体悟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
绘画技艺的高超。 .
2.感情朗读课文,并随着课文的描述展开想象,能谈谈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难点
《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在表现手法上有极高的造诣,加上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
活年代较远,学生要把握画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难度。
重点
学习文章表现的方法,边随着课文的描述边展开想象、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再小组互检。
2.指读,了解课文大意,整体感知。主要写的是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3.默读,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或了解到什么、懂得了什么?
如学生回答:通过读课文,了解到全图从左到右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的景象,第二部分描绘的是桥周围的景象,第三部分描绘的是繁华的街市景象;《清明上河图》利用鸟瞰的构图方式,将浩大繁杂的场面妥帖地置于长不过两丈,高不过一尺的画面上;这件作品在我国绘画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等等。
二、精读品味,体会感情
1.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渎书,用笔画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提出,共同研讨:,
(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因为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读的能力不强,就会影响分析理解能力,读的任务完不成。也就谈不上语言的积累感悟。)
2,整理归纳疑点。
①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为什么“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
“有一条船装满粮食,—些人正忙着搬运”‘;
②为什么把——座拱桥比做“飞虹”?
③“桥上桥下,许多行人驻足观看”,真的能听到“船工们吆喝的号子声和众人的喝彩声”吗?说明了什么?
④这幅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它长不过两丈,高不过一尺的画面上怎么能安排下五百五卜多个人物,五六十匹各种牲畜、二十余辆不同车、船等,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整册教案

相关分类

小学语文教案 更新

小学语文教案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