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中化学高中化学资料同素异构的发现过程

同素异构的发现过程

12-20 22:58:55  浏览次数:229次  栏目:高中化学资料

标签: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教学反思,http://www.170xue.com 同素异构的发现过程,http://www.170xue.com
毕奥的怀疑:同素异构的发现
还在大学时代,巴斯德便开始了对化学结晶体形态和结构的研究。酒大循环酸和异酒石酸两种晶体看起来完全一样,但前者有旋光性,后者则无。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何在,化学界长期未能解决。巴斯德凭着一股“牛”劲和出色的实验才能,想碰碰这个难题。
经过一段时间细心的显微镜观察和精心实验,巴斯德发现异酒石酸原来是两种不同酒石酸晶体的混合。一种与普通酒石酸一样,结晶平面在右侧;另一种与之相反。二者的元素构成和晶体形状完全相同,但却像左右手的手套一样,不能互相重叠。巴斯德极其耐心地把两种晶体分开,分别制成溶液,比较其旋光性。结果发现,一种溶液具有左旋光性,另一种具有右旋光性;若将两者等量混合,则复原为异酒石酸,旋光性消失。巴斯德立即领悟到:同一物质可形成互相“对映”的不同晶体,造成不同的旋光性;而异酒石酸之所以不具有旋光性,是因为它含有旋光性相反的两种晶体之故。
巴斯德做出的这一发现对于认识结晶体特性和物质结构都有重大意义,立即引起了科学界的注意。包括杜马在内的许多化学家纷纷表示赞同。但是,74岁的毕奥教授却表示怀疑。
毕奥对石英、樟脑和酒石酸做过数十年研究。他曾经推测,结晶产生旋光性的原因很可能是分子中原子排列的某种不对称性造成的。但是,自从他提出这个猜测之后,几十年过去了,无论是他自己还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权威,都没能在实验上加以证实。年仅26岁的巴斯德,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居然声称在实验上发现了晶体的不对称性,他怎么能相信呢?
毕奥的态度使巴斯德有些着急。他立即写信给从未谋面的毕奥,要求会见。毕奥同意。一天,在法国研究院,当着毕奥的面,巴斯德重复了自己的实验,并请毕奥鉴定。毕奥亲自检验了晶体的旋光性,结果与巴斯德所说的完全一样。老教授表示心服。从此,这位素不交友的老教授,便成了巴斯德的忘年之交和导师。
发酵本质的发现与李比希、贝尔纳等的反对,这要从巴斯德解决酒的变酸问题说起。
从19世纪50年代起,法国的酿酒业在世界上就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在生产中存在着一个麻烦问题:陈的葡萄酒容易变酸,不易保存,因而损失了几百万法郎。恰在这时,巴斯德携眷由斯特拉斯堡大学来到位于葡萄种植中心的里尔学院任教。应该城商业委员会和酿造商的要求,对酿酒一无所知的巴斯德便开始了研究酿酒发酵和变酸问题。经过一段的观察实验,巴斯德发现:发酵母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作用的结果;而导致酒变酸的酵素则是另一种杆棒状的微生物。他忍不住内心的激动,把这一发现告诉所认识的人。随后,他又将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在里尔科学协会宣读,并寄给了巴黎国家科学院。
从里尔调任到巴黎后,巴斯德继续进行发酵方面的研究,进一步使他坚信了发酵的生物学性质。他高兴地说:“正是我的显微镜明白告诉我,……是酵母把大麦酿成啤酒,……是酵母把葡萄发酵为酒”。
但是,世界科学界却有一些人反对巴斯德的见解。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德国化家李比希。他坚持认为,糖转化为酒精这件事与酵母毫不相干,发酵必须有蛋白。
面对大人物的反对,坚信自己正确的巴斯德想:“我必须做的是完全没有蛋白的汤里培养酵母。如果在这样的汤里酵母会使糖变为酒精……那么李比希和他的理论就完蛋了”。经过几个星期的摸索,他终于找到了一种没有蛋白的酵母培养液。他发现将少量的酵母放进由蒸馏水、纯糖和酒石酸铵组成的培养液中,经过一夜的培养,便可以产生出千千万万的酵母;这些酵母能将溶液发酵为酒。做出这一发现时,巴斯德激动得泪水直流,喃喃自语:“李比希错了——蛋白不是必须的——使糖发酵的是酵母,是酵母的生长”。此后的一星期,他反复地做这一实验,结果完全相同。他还发现,给这些酵母以足够的糖,它将连续工作三个月,甚至还要久一些。
随后,巴斯德向科学界通报了这一发现。他的证据使李比希无言以对。他胜利了。
但是,围绕发酵本质的斗争并未结束。1878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逝世后,法国科学界的一些人又找出他的一篇未完成的著作,反对巴斯德的发酵理论。贝尔纳生前曾高度赞赏巴氏的此项理论,可是在他的遗著中却提出,是葡萄汁变为酒。为了回答亡友的指责,巴斯德又设计了一项精心的实验,证明了不与酵母接触的葡萄汁是不能变成酒的。,同素异构的发现过程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