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1:13 浏览次数:552次 栏目:高考诗歌赏析
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手法来鉴赏诗歌语言
诗人创作诗歌的重要手段是想象和联想,运用想象和联想来创造意象。那么,要理解诗歌“在言外”的意,也要凭借想象和联想。
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首联中“知”“乃”,颔联中“潜”“润”,尾联中“看”“重”都扣住了“喜”字,唯独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难于理解到一个“喜”字,但是,我们如果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马上就能豁然开朗。“野径云俱黑”这是从面上写天地之间黑得浓,黑得重,黑得无边无际,预示着透雨将至。“扛船火独明”这是从点上写渔民,我们似乎看到了渔民一家,正在大雨来之前忙碌捕鱼的身影,写出了渔家之喜,渔家之喜就是忧民的诗人之喜。
3.鉴赏诗歌的语言,还可以从修辞上切入。
诗人常借修辞含蓄地表达“不尽之意”,让人含英咀华,使空泛连接着确切,确切又连接着空泛。例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风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官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承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人来到金陵,联想到与金陵相关的历史人物、事迹,有历
史上的人事联想到自身,这是很自然的。那么诗中颔联中的“花草”和“衣冠”,尾联中的“浮云蔽日”和“长安不见”,难道不会令你想到别的什么?“花草”、“衣冠”难道不是指人?指美女和豪门贵族!“浮云蔽日”难道不会让人想到奸臣当道,蒙蔽皇帝?“长安”自然代指朝廷,“不见”表达出诗人对朝廷的忧虑和关心。
衬托,是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诗人为了突出意象,或以景物村人,或以景物衬情,或正面衬托,或反面衬托,或侧面烘托。
相关分类
高考诗歌赏析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