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2:45 浏览次数:165次 栏目:高考报考
大家都知道高考的第一志愿最重要,我要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第一志愿最重要。所有其他的志愿都是根据第一志愿为参考的,虽说高招录取的顺序是从提前批到一批,然后二批、三批、专科,这样录取的,但是我们的志愿首先考虑的是第一批次的第一志愿,它定了其他才能定。有句成语叫做纲举目张,文革时期毛主席说过,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纲是渔网上的总绳,把这一根大的总绳一提起来,一个个的网眼就都张开了,第一志愿就是这根总绳。
填报志愿最常见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分差法,一个是排名法。分差法有人也叫线差法,这是家长最容易掌握的,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高于一本线多少分。这个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简便易行,比如说这个区县统考的期末考试常常划定一个一本线,大家看自己的分数在一本线之上多少分,再比较一下你所想要报的学校往年录取分数高于当年高考一本线多少分,把这两个进行比较就能知道孩子能不能考上这所大学。比如说大家刚刚进行完了一模考试,我就拿海淀区期末考试来做一个例子。比如有一位理科考生期末考试成绩是560分,本区县一本线划定的是435分,那么他就高于一本线125分,相当于2010年北京的619分。因为2010年北京高考的一本线是494分,这样加上125分分差,就是619分。假如这个同学要报北航,2010年北航的分数是612分,高于一本线118分;09年北航是602分,高于一本线101分;08年北航的分数是607分,高于105分。我们这么一看,他这次模拟考试分数高于一本线125分,比历年能考上北航的学生高于一本线的成绩都要高,所以我们分析他可以稳报北航,并且有比较充足的专业选择余地。如果这位考生愿意,还可以有余量填报稍微高一点的学校,这个办法就叫做分差法。这个方法比较简单,大家都能够掌握。
今天我要讲的不是分差法,是排名法。排名法原则上就是说考生的排名要高于所选学校或者专业的排名,最起码要等于所选学校的排名。排名法我是比较推崇的,因为排名法的思路和高招录取学生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大家知道,高招录取的时候是把学生做一个大排队,从高分到低分。在提档的时候是从高往低逐个提档,高招录取是从高往低排名,而如果选择志愿也按这个思路来考虑,这两者就是一致的,所以他们是最相符的,是最符合实际情况的。
那么怎样进行排名法?我们知道高招录取是根据各省以及各市的排名进行的,比如北京市就根据北京全市考生排名进行的。可是我们孩子从上了高三之后,虽然要进行多次考试,比如比较大的考试有四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一模和二模。这四次考试在很多区县都会有区的排名,但是我们发现所有这些考试,没有一次可以让考生获得全市排名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高考是根据全市排名进行的,而平时的模拟考试得到的至多是区排名,有时候甚至连区排名都得不到。
那么怎么把区排名变成市排名?这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把区排名换算成市排名,可以分成几个步骤。第一,获得每一次统考的区排名,各个区县在统考之后都会发布本区的分数排名表,一查就知道自己的孩子区排名大概是多少。比如刚才举例子说明的考生,在海淀期末考试理科560分,我们一查原来他的区排名是1796,知道了他这次模拟考的区排名,我们再进行第二步。 每年海淀或者西城都会发一个薄本,海淀的薄本叫做高考资料汇编,西城的薄本叫做高考辅导小资料,这两个本很重要,最主要的是它里面有一个数据,就是过去三年本区真实的高考排名。这个数据相当于是一个媒介,有了这个媒介就可以把现在的模拟区排名换算成往年的全是排名。具体的方法,比如刚才那位560分的期末考试的排名是1796,有了这两个数字,就可以从小薄本里查到,2010年比如海淀高考1796名对应的大致是601分,然后再从大厚书最后的附录里面,从全市的排名分布表里查到601分对应的全市排名是4235名,这个4235名就看做是本次期末考试得到560分的考生放到2010年高考的排名。
我们把上面的步骤再重复一遍:第一,获得区排名;第二,用区薄本获得2010年或者某一年高考的分数;第三,用大厚书获得高考分数所对应的市排名。这个转换链条就是区的统考分数变成区排名,区排名变成某年高考区排名,某年高考区排名又变成某年高考分数,知道了某年的高考分数就能查到某一年的高考市排名。我们现在用两种方法分析了同一位考生,可以比较一下。这位考生用分差法的时候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他的560分可以报北航,因为换算出来,它相当于2010年的619分,高于北航2010年的612分。同样这位考生如果用排名法,我们发现他只相当于2010年的601分,还达不到612分,因此他报北航还有点悬。
两种方法竟然差了18分。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大家不都这样报吗?那这样报的还准吗?各个区县划的一本线还有用吗?还能信吗?我认为有用。
如果你是一个机智聪明的家长,你自己用排名法把自己孩子的排名算完之后,就会有一个比较理智的判断。举例说明,09年我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一本线下20分的考生不要放弃一本填报》。我在那篇文章里分析了09年西城和海淀这两个区一模考试之后划定的一本线准不准。他们的一本线往往是参考往年两个数据,一个是高考的录取率,一个是高考的上线率。就是往年考生总数里有多少人上了一本线,用这个人数除以总数,这叫做上线率。录取率就是往年全区被一本学校录取了多少人,用这个人数除以考生总数,得到的就是录取率。这个算法并没有错,但是这个算法忽略了两个因素,一个就是招生计划是否有大的变化,还有一个就是报考考生的人数是否有变化。当这两个因素变化不大的时候,影响就不大。但是这两个因素如果变化大,把它们考虑进去,得到的可能就不是这样的。
为什么这么多年大家都在用分差法进行志愿填报,并且都是参考各个区县一本线。过去这么多年北京市招生计划和北京市高考报名人数,虽然每年都有变化,但是变化不大。它的变化所造成的误差还不足以导致给使用分差法填报高考志愿带来影响。所以大家一直沿用这个方法,既简便又准确,所以可以用。但是这些年不一样了,这些年我们会发现每年高考的报名人数变化比较大,每年都在大幅度地减少,而每年的招生计划也是参考招生人数的,所以也会有变化,当然它的变化没有报名人数大,但对一本线的划分就会产生误差。
我告诉大家真实的一本线是怎么划出来的。每年北京市的一本线是怎么定的。是全市一批次招生计划乘以1.29,我研究了多年的数据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全市的招生计划是多少,乘以1.29得到的数字就是那个排位的考生的高考成绩,就是一本线。有时候是1.29,有时候1.28,有时候1.30,总之大概就是1.29。这时大家稍微对高考有研究的就会提出一个问题,因为一本线乘以一个系数是为了给一本学校充足的生源,而不是可丁可卯地把一本线定在一批次的招生计划的人数上,而是有一个余量,这个余量就是129%的增量。为什么是129%而不是120%,因为我们知道一个常识,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高校提档不能超过计划数的120%,这样为什么定1.29,留出多了9%的余量呢?大家注意到,还有一个提前批次,提前批次没有分数线,但是它录取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一本线以上的学生,他们要占一定的比例。高招办在划一本线的时候要给提前批次留出余量,还有一些达到一本线但没有上一本学校,而是上二本学校,也有一个比例,所以结论就是1.29。由于这个原因一本线对应的人数跟招生计划是有关系的。虽然高招办的办法能够大致确定一本线,但是可能会有误差。2009年我对这个误差进行了一个定量的分析,误差大致在20分左右,这是根据那一年的报名人数进行的分析。当时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一本线下20分的考生不要放弃一本填报》。在2009年高考录取之后,一大批不知名的家长在我的博客上留言,感谢我,说多亏看了你那篇文章,要不然我们孩子就上二本了。我们看了你的文章,所以孩子被一本录取了。
报名人数是怎样对一本线发生影响呢?在这里很难讲清楚,但是我写文章用了很大的篇幅,把这个事情讲出了我的观点。那篇文章是2010年,在一本线出台之前,我预测了北京市的一本线会下降。之后所有的媒体也发表了一些专家的意见,是那年的一本线会大幅提升。看到了这些媒体的文章之后心里有点犹豫,就把我的核算结果又重新核算了一遍。核算完之后我发现专家们参考的是那年从评分老师带来的信息,说那年北京理科命题难度减小了,考题没那么难了,大家考得都好了,那分数就提高了,相应的一本线也应该提高。这个道理其实是对的,但是我为什么还坚持一本线那年会下降而不是上升,就是因为我发现那些专家没有考虑那一年北京市高考报名人数大幅度减少。我把那个因素尽量进行分析后,发现试题难度减小所带来的一本线的上升不足以抵消报考人数减少使得一本线下降,最后的结果还是下降了7分,我的预测与真实的非常接近。
我是想说明,仅仅根据上一年的录取率、上线率来划定一本线虽然简单,但是在高考报名人数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很可能不准确。
tag: 如何 高考报考,高考报名,高考复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考学习 - 高考报考
相关分类
高考报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