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语文阅读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解读及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解读及解题技巧

12-20 22:52:45  浏览次数:891次  栏目:高考语文阅读

标签:高考语文阅读大全,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解读及解题技巧,http://www.170xue.com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④ 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比照应;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⑵ 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⑶ 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www.170xue.com

  4. 小说常用开头结尾

  ⑴ 小说常用的开头

  A.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B.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⑵ 小说的结局

  ※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 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 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 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① 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 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 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4)答题模式:

  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www.170xue.com

  5. 分析小说的标题

  (1)题型: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3)解题思路:

  一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二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三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作用有: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4)答题模式: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XX ) 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六)品味语言特色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1.常见题型:⑴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⑵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解题思路:从三方面入手:

  ① 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② 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③ 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4.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上一页  [1] [2] [3]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解读及解题技巧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