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浙江高三上册语文五校联考试卷及答案

浙江高三上册语文五校联考试卷及答案

12-20 22:52:45  浏览次数:175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浙江高三上册语文五校联考试卷及答案,http://www.170xue.com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无或黜免所司明为条列定等级以闻。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4分)

  (2)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 此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任四会县(今属广东)县令。

  ② 蕲:求。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此处的典故说明黄几复具有杰出的政治才干。

  21. 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3分)

  22. 请赏析“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主要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1)子路问于孔子曰:“鲁大夫练①而床,礼邪?”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谓子贡曰:“吾以夫子为无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子贡曰:“女何问哉?”子路曰:“由问鲁大夫练而床礼邪?夫子曰:‘吾不知也。’”子贡曰:“吾将为女问之。”子贡问曰:“练而床,礼邪?”孔子曰:“非礼也。”子贡出,谓子路曰:“女谓夫子为有所不知乎?夫子徒无所不知。女问非也。礼,居是邑不非其大夫。”(《荀子·子道》)

  (2)《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

  (3)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注】①练:父母死后十一个月举行的祭祀,因祭祀时需披戴白色熟绢而得名。

  23.请引用《论语》中的原句说明材料(1)中孔子回答子路“吾不知也”的原因。(1分)

  24.结合上面三段文字,对孔子“为尊者讳”的做法进行简要评析。(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其为人也,__________,乐以忘忧,__________。(《论语》)

  (2)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 《赤壁赋》)

  (3)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5)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郑板桥《题竹石画》)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哈佛商学院教授对毕业生说过这样的话:

  如果你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毕业五周年的聚会,你不要去,因为那时你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刻,而你的同学们,大多在大公司里平步青云。同样,10周年聚会,你也不要去。但是20周年的同学聚会,你可以去,你会看到,那些坚持梦想的人和随波逐流的人,生命将有什么不同。

  你对于教授“坚持梦想”的这一番话是如何看待的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www.170xue.com

  语文答案

  1.D(A烘焙bèiB与yǔ其C绷běng脸)

  2.C(A生死攸关 B蕙质兰心D一炷香)

  3.B(A任意:指没有任何条件的;不受拘束、限制,爱怎样就怎样。此处应用“任何”。 C殆尽:几乎没有剩下。与前文“几乎”重复。D真金不怕火炼:比喻坚强或正直的人经得住考验。B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4. C(A成分残缺。“针对……现象”。B杂糅。“不像中国的大侠”或“没有中国大侠的风度”。D主宾搭配不当。“地铁1号线”不是“汇集之处”。)

  5. 此标题采用双关手法。(1分)“莫言”既指作家莫言,又有“不要说”的意思。标题既盛赞莫言巨大的文学成就,又表明在莫言之前中国也曾有大批的优秀作家,之后也将涌现更多的优秀作家。(2分)

  6. 示例:每当秋风萧瑟时,总赞叹于菊花“枝头抱香死”的顽强。

  每当冰天雪地时,总欣赏于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孤傲。

  (每句各2分。其中句式1分,合理引用诗句1分)

  7.(1)实习生拒绝主任让订盒饭的要求。(1分)

  (2)示例:

  赞成者说:这是一种自我权益的保护,实习生具有平等和社会分工意识。他敢于挑战,追求人格的尊重。

  质疑者说:导演是一个需要全局观、需要多方协调的工种。为众人订盒饭就是一个协调的过程。拒绝一次看似跑腿的差事,实际上是拒绝了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也可从“太自我,不懂礼貌,不懂如何与人交流”等做人的角度阐述。)(共4分,各2分。)

  8.B(“是这些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错误,应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

  9.D(A项“海浪的剧烈运动、海水的上翻都是由……造成的”错误。B项应是“台风发生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 C项“我国台湾地区免受……大地震的侵袭”缺少了“或许”。)

  10.概括主旨的原句:“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1分)思考:台风有过更有功,提醒我们事物常有两面性,只有了解相关科学知识,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事物,用辩证、理性的眼光看待自然万物。(2分)

  11. 克里斯多夫上下颚磨动的轻轻的声音,(或打嗝声,1分)以及彼庇响亮地吐唾沫和拖长的咒骂声。(1分)

  12. 特点:衰老(健忘、视弱、畏寒)、无聊。(2分)(只写括号内的词语得1分)

  作用:写出了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引发读者思考;引出克里斯多夫和彼庇,推动情节发展。(2分)

  13.(1)肖像描写,通过巧妙的比喻,把彼庇的脑袋比作过时未摘的果子,形象化地表现了他的干瘪、衰弱。须根处脏得发黄的细节,写出了老人的邋遢。

  (2)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通过目送直至消失在老人视野之中的描写,表现出他们孤老院的两位老人对彼得先生的羡慕,也渴望被爱,被关怀。

  (每句答出手法各1分,有分析各1分)

  14.结尾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彼庇抢先进卧室,把花瓶摆在窗台上,等克里斯多夫把小花插进瓶中去,这一描写出人意料,因为事前他还对克里斯多夫把小花当珍宝似的捧回去表示鄙夷,但是小说之前写他的孤寂、对彼得和孙女在一起的羡慕,又为这个结局作了铺垫,使之在情理之中。(2分)同时这一结局还拓展了主题,借彼庇表面的鄙夷、内心的珍视,表现老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引发读者思考。(2分)

  15.同意。

  (1)从人物上看,小说塑造了三个老人形象,表现他们共同的生活状况,引发社会对老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2)从主题上看,小说以三位老人为主人公,使小说的主题更具普遍性。

  (3)从标题上看,“老人们”也暗示了小说的主人公。

  (4)从结构上看,小说以彼得·尼古拉斯引出故事,以彼庇、克里斯多夫来收尾。

  (答出3点给6分;出现参考答案以外的理由,言之有理亦可;若答彼得·尼古拉斯先生或其他人为小说主人公,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6.A(敦:重视。)

  17.B( A.用来,连词(或:用,介词)/因为,连词。B.不译,均为顺承连词;C.什么,代词 /为什么,副词;D.替,介词/成为,动词)

  18.A ( “居功自傲”为无中生有的信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浙江高三上册语文五校联考试卷及答案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