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西安一中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西安一中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12-20 22:52:45  浏览次数:696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西安一中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http://www.170xue.com

  1926年,陈寅恪执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他上课喜欢用布包装着相关书籍资料,一进课堂便将布包摊在讲台上。异趣所在是他备有一黄一黑两只布包,凡上佛经文学、禅宗文学必用黄布包,讲授其他课程则用黑的。陈寅恪冬日喜欢穿长袍马褂,因体弱,有时严寒还加上件皮袍。凡引征重要文句或参考书目,他都亲自抄在黑板上。擦黑板本是脏活,学生要代劳,可他一概谢绝。讲课讲到入神处,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直至下课铃响,也不介意。他倘有新的论文发表,必将单行本分给每个同学研读。他上课从不点名,也不小考。他不欣赏问答式的笔试,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以期对史识有新理解、新发现。他是一位“怪人”。国文考试加试还是科举时代的方式——对对子,以此测试学生的读书博寡、语汇丰富与否及音韵学、逻辑学。此举虽毁誉参半,但“寓意甚深”,可“测试作者的联想力和美感力”以及“表现文学的天才和造诣,而修辞的程度更可以从这里流露出来”。他既开风气也为师,一面向学生提示可走的新路,一面指导学生如何去做。那时陈寅恪不过三十多岁,还是单身汉。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他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他的勤奋令学生们脸红,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勤勉精神。

  陈寅恪与王国维私交甚笃。1927年,王国维于昆明湖自沉。在向静安先生遗体告别时,研究院的学生们在先,行的是三鞠躬,而陈寅恪行三跪九叩大礼。他送挽联,撰《王观堂先生挽词》,赋诗言哀。次年,他又应研究院众学生之请为王观堂先生撰写碑铭,于碑文中阐发观堂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心曲。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陈寅恪一家在香港,食品奇缺,没有吃的。一位日本学者写信给日军军部希望不要为难他。军部行文给香港司令部,司令部派宪兵送去好多袋面粉,陈寅恪与夫人坚拒,不吃嗟来之食,面临行将饿毙,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1945年,季羡林留德已经十年,正准备回国,听说陈寅恪在伦敦治疗目疾,便写信向他汇报学习情况。陈寅恪本不了解季的学业,一听说季的指导老师瓦尔德施米特竟是自己的同学,且季的师祖便是自己的导师,他马上复长函鼓励季羡林,并热情把他推荐给胡适,使季羡林一帆风顺地到北大当了教授。后来陈寅恪读了季羡林的论文《浮屠与佛》大加赞赏,推荐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使季羡林“一登龙门,身价百倍”。

  胡适曾说:“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傅斯年也说过:“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更有人在谈及他的受世之尊之地位时说:“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陈寅恪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这充分体现了他在治学上孜孜以求的勤勉精神。

  B.王国维可以说是坚守民族文化而死,向王国维先生遗体告别时,学生们三鞠躬,而陈寅恪三跪九叩,这说明他认为应该坚守民族文化,抵制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汲取。

  C.梁启超认为自己虽然著作等身,可在治学的境界上依然无法与陈寅恪相提并论,这既是帮助陈寅恪顺利执教清华的理由,也是诚心之言。

  D.文章灵活地运用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从不同角度塑造了陈寅恪特立独行的学者形象。

  E.作者引用傅斯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这句话,对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的至高成就进行了褒扬。

  (2)在本文第二段中,作者记述的梁启超和曹云祥之间的对话,有什么作用?(6分)

  (3)通过本文作者的介绍,你印象中的陈寅恪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6分)

  (4)文章结尾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结合全文,具体阐释陈寅恪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8分) 

www.170xue.com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西南联大的风流,就像魏晋风度一样,令后人景仰。这风流包含了不党不官、人格独立、敢于批判的铮铮风骨;沉潜专注、甘于奉献、光风霁月的谦谦风度。

  B.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挥而就。它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逐步向前推进。

  C.长期以来,各级官员把官场的繁文缛节当成一种为官待遇,习以为常,安之若素。但2010年的春天,吹来了礼宾改革春风。期盼这股清新之风,能吹走官场繁文缛节。

  D.虽然我因病久住在重庆郊外的歌乐山,深居简出,但也还有些朋友不时登山造访潭府。

  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分)

  A.去年4月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一路高歌猛进的国内楼市因此有了微妙的变化,人们对未来楼市走向也有着更多的疑惑与期待。

  B.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在安装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飞腾”芯片后,其峰值运算速度将由每秒1206万亿次的基础上提升到每秒万万亿次。

  C.根据中国社科院今天在京发布的《2011年社会蓝皮书》中的一项关于中小学生就业预期的调查显示,中国家长倾向于孩子优先选择公务员、教师等比较稳定的职业。

  D.在冬季,日照时间不但减少,而且人体骨骼密度最低,骨折患者尤其是老年骨折患者人数明显增多,医院多个科室不得不加床收治病人。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的一批音乐家.当时中欧、东欧和北欧的一些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随着西欧民主运动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在这些国家中日益增强

  ②先后出现了一批立志于发展民族音乐的、被人们称作“民族乐派”的作曲家

  ③因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缓慢

  ④逐步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或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

  ⑤由于长期遭受异族侵略和统治

  A.⑤③④②①B.④②⑤③①C.⑤③①④②D.②①④⑤③

  16.将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中秋节”。(5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公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民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是。

  17、采用下列句子中“当×××说……,我真正懂得了……”的句式,造两个类似的句子。(6分)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它重塑着我们的精神和灵魂。当托尔斯泰说“对于心灵纯洁的人,生活是充满甜蜜和喜悦的”,我真正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当卢梭说“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大名医”,我真正懂得了人类的弱点;,;,。也就是说,每读完一本书,我们也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贝克特笔下的人们对戈多的”等待”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空间。有人认为,”等待”是《等待戈多》的主旨所在:尘世的人们用一生的光阴等待他们心中的”戈多”,等待幸福,等待希望......

  确实,人生就是一场等待。等待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一份无奈,一种潜伏,一种积累......

  对于”等待”,你会有什么思考?

  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但文体特征必须明显。字数不少于800字。

www.170xue.com

  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C(尽管第①段谈到“追求点击率就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但第④段对于“不再像过去一样的孤独”的理解更为到位,尤其“但自由表达的感受更为美好”)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西安一中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