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河南盛同学校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盛同学校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2-20 22:52:45  浏览次数:499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河南盛同学校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www.170xue.com
www.170xue.com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4)题。(25分)

诺埃尔之夜

[意] 皮·莱克塞尔

  圣诞节前夜,随着夕阳西斜,低垂的天空乌云密布,飘忽不定的鹅毛大雪纷纷落下。法比安因为一个用情不专的女友变心而痛苦得不能自拔。他两手揣在黑大衣的口袋里,脖子上围着一条长围巾,心烦意乱的踟蹰,想竭力排遣爱情受到创伤的绝望心情。忽然他在一个小超市附近,看到一位有一点儿驼背的老太太,她手里拎着一个盛满食品的网兜,在人行道上等着喘息稍定,好继续赶路。他想去帮她一把。

  他走到那位老太太旁边,说:“您需要帮忙吗?”“干吗不呢,年轻人……”她嗓音有点儿颤抖,眼神里闪烁着一丝狡黠、惊奇的光芒。

  于是,他们肩并肩地向前走。她,借助于她的手杖,他,一只手拎着网兜,另一只手搀扶着这位陌生的老太太,小心冀翼地在很滑的柏油马路上走着。一路上,他们都在谈一些应景的话,一直到她家门口,她用左手打开门。

  “请进,请进!”她说,“你做了这个件善事之后,应该喝杯酒暖和暖和身子,如果这不耽误您的时间的话……”“一点儿也不,”他安慰她说,“今晚,我没有约会。再说,我觉得您和蔼可亲,我喜欢您室内的陈设。这些书籍、绘画、家具,预示着我们的相逢会有一个美好的开端,很高兴认识您。”“那么,”她提议说,“如果这是真话,那我们就进一步作个自我介绍,好吗?您先给我说说您自己:您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新闻记者就是这样发问的。”

  法比安舒舒服服地坐在一把褐色的皮扶手椅里,和谐的氛围加上主人的悉心倾听,使他恢复了自信,他滔滔不绝地讲起他对人、对事物的看法,又告诉她,他正在寻找一位贴心的伴侣——己到35 岁的他,感情上还没有一个寄托。

  说到这里,他尴尬地停下来,沉思了一阵子,接下来微微一笑,向女主人提问:“我很出色,是吧?”他自嘲地说:“我和盘托出了,却连您的名字都不知道。我想,对生活中萍水相逢的人,您一定不会吝啬吧?”

  “您称呼我诺埃尔就行,”老太太说,“在年底的这几天,这名字很恰当(诺埃尔这名字的意思是圣诞节)。谈正题吧,既然您和我在一起不觉得索然无味,咱们就边吃边聊,您觉得怎样?”说话时,她的两手微微发抖。法比安在想,可能是上了年纪的缘故,要不然就是害怕遭到拒绝。因此,他特别想讨她喜欢,希望陪她多待一两个钟头,于是他表现出兴致勃勃、关怀备至的样子,心想:“这次萍水相逢没准儿会产生真挚的友谊。”

  法比安说道:“嗨,诺埃尔,您猜得出我经受不住这样诱人的提议,我能帮您点什么小忙吗?”

  “谢谢,用不着,有给您解释的工夫…… 我早就做得了。诺,这儿有杂志可以看,请给我一刻钟的时间,一切就都就绪了。一会儿见。”

  诺埃尔愉快的消失了,这说明她多么心满意足

  二十来分钟匆匆逝去,当诺埃尔从一扇刚刚开启的门后叫他过去时,他几乎惊吓得跳起来:在一张准备好菜肴的椭圆形小桌边,坐着一位很招人怜爱的年轻女士。

  法比安愣怔得张口结舌,就在这时,这位女士忙起身,指着她对面的椅子请他坐,开始微笑着为他揭开这个秘密:“法比安,请坐下……不,我不是诺埃尔女士,更不是变化人身的仙女,只是一个刚出道的女演员,要为圣诞夜的慈善盛会精心打造一个老妇人的角色。在黄昏之际,我想检验一下我的化装术及表演技艺。您殷勤地中了我设下的圈套。您很讨我喜欢…… 我也是孤身一人,因此,现在只有您和我共度这天赐的圣诞良宵之夜……”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主人公法比安内心的痛苦与凄凉,与文章出人意料的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老太太的眼里闪过的一丝狡黠、惊奇的光芒,为文章结局道出她是年轻的女士而非老太太埋下了伏笔。

  C .“她的两手微微发抖”,这一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老太太上了年纪的特点,作者主要借此表明这位女士是个演技特别出色的女演员。

  D.法比安从一开始就怀疑老太太,所以他总是在犹豫不决,他有意奉承着老太太,故意夸她家里的陈设。

  E. 本文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形象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人与人之可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

  ⑵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法比安这一人物形象。(6分)

  ⑶文章结局既出人意料,又让人感到在情理之中,为什么?请举例分析。(6分)

  ⑷法比安凭借什么取得了女演员的信任?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是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对此作以探究。(8分)

www.170xue.com

  四.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瞿秋白:观念的精英

  1935年春天,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瞿秋白被捕,年仅36岁的他在狱中写下了《多余的话》,之后不久即从容就义。

  《多余的话》是20世纪革命文献里罕见的一篇内心独白。瞿秋白不仅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还曾一度主持过政治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但他自认自己政治能力薄弱,担任政治领袖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他自认自己骨子里是一个旧时代的 “文人”,而这种“文人”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残余”。他说他实际上是一个“懦怯”的书生,杀一只老鼠都不会和不敢的,而真正的懦怯更在缺乏政治上的自信力,没有为自己的见解奋斗的勇气。经常觉得对方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熟谙孔夫子的忠恕之道。当时担任第三国际领导人的布哈林曾经为此批评过他。瞿秋白说,他自己有许多典型的“弱者的道德”——忍耐,躲避,讲和气,希望大家安静些,仁慈些。故此,他觉得自己在政治舞台上只是扮演一定的角色,而这毕竟不是自己的生活,他早己感到疲惫、厌倦。瞿秋白痛感自己是一个政治舞台上的“多余人”,早该下场了。

  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比如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等;还有一种是“行动的人”,比如政治家,宗教领袖,军事家等等。“观念的人”对观念、思想有一种很强的感悟甚至创造能力,但也常常因此思想复杂,从而影响到行动的果决;有一种道德的洁癖,有的为了捍卫自己的理念而不肯做出任何妥协。“行动的人”则往往基本见解一旦形成就坚定不移,敢于斗争而又善于妥协,不害怕弄脏自己的手,也不害怕流他人的血。因此不论是瞿秋白,还是在他之前及之后担任过党领袖的前清秀才陈独秀和留美学生张闻天,看来都还有较多的知识分子脾气,他们对于政治权力似没有很强烈的欲望,这种最高权力往往像是送上门来的,即使得到了它,他们也似乎没有足够的牢牢把持住它的强烈意志和欲望。瞿秋白看来更是相当典型的“观念的人”而非“行动的人”,且不是一种思想观念的固执者,而是一个深具怀疑精神的人,同时他又具有艺术家的气质,也是古代“读书种子”的后裔。传统社会曾经是这种读书人的天堂,而20世纪则成为他们的地狱,新的时代和社会己不再需要这种传统的士大夫文人。

  但为什么瞿秋白还是一度进入了政治局这一党的权力中枢?这或许是因为他毕竟还是一个认真刻苦做事,包括认真演好自己的角色的人。他属于很早就到革命后的俄国去实地考察和留学的最初一批人,他虽然自认读马列的书不多,但比其他党的领导人还是读的较多。更重要的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还是以宣传鼓动为中心而不是以武装斗争为中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所以,“观念的精英”在一个动员时代的早期还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是,他们很快就要被“行动的精英”挤到一旁。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行动果断,善于和三教九流打交道的人将占据上风。除了极少的例外,原先思想启蒙的“动员者”将被暴风骤雨般的斗争所运动,原先的“改造者”也将被改造。比较好的一个办法,也许就是各种人各得其所,就像瞿秋白所说的,“为什么每一个读书人都要去‘治国平天下’呢?个人找一种学问或是文艺研究一下不好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河南盛同学校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