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湖南溆浦一中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湖南溆浦一中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12-20 22:52:45  浏览次数:492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湖南溆浦一中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http://www.170xue.com
www.170xue.com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9—12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9、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顾笑武阳 顾:回头看   B、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把:抓住

  C、秦王惊,自引而起 引:伸直身子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用手提起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乃以手共搏之

  A、以次进   B、以故荆轲逐秦王   C、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D、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11、对下列句中加点通假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武阳色变振恐 振:通“赈”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卒:通“猝”

  C、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   D、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12、下列对情节、人物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描写了荆轲刺秦王过程中“顾笑武阳”“图穷匕见”“倚柱笑骂”等惊心动魄的场面。

  B、写荆轲——“笑”——“顾”——“前”三个动作,衬托出秦武阳的胆怯和秦王的威严。

  C、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从侧面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

  D、选文最后写荆轲事败之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从正面刻画了荆轲的英雄形象。

www.170xue.com

  二、非选择题(第13至22小题,共 76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使毕使于前

  (2)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14、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1分,共6分)

  ①但我不能放歌,       ;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再别康桥》)

  ②又前而为歌曰:“             !”复为慷慨羽声。 (《荆轲刺秦王》)

  ③真的猛士,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记念刘和珍君》)

  15.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填空题。(4分)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五绝是虞世南写的一首咏蝉的小诗,很为后人称道。诗人别有会心,认为蝉声远传,并非借助 的传送,“居高”自能致远。运用 的艺术手法,以蝉自况,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章,完成16--19题。(14分)

  我的父亲梁实秋(节选)

  梁文蔷

  父亲翻译莎士比亚剧本始于抗战前,那时我只有四五岁。后来因抗战,颠沛流离,只译了10本,便停顿下来,因为翻译莎士比亚是没有钱的,为了我们一家,父亲必须谋生,教书、写文章。生活相对安定下来后,他又开始有计划地翻译。父亲给自己规定,每天要译两千字。台湾的天气很热,那时也没有冷气,父亲这个北方人对气候颇不适应,他又很胖,非常怕热,经常挥汗如雨。父亲非常有毅力,如果因为有事未能完成预计的工作,加班也要把拖下的工作补上。

  翻译莎士比亚,是胡适先生的建议,最初是父亲与另外两个人一起翻译,但那两位后来中途退出,只剩下父亲一人坚持。翻译莎士比亚是件苦事,因为他全部用古英文写作,我曾向父亲抱怨说,我根本看不下去莎士比亚的原文,父亲笑着说:“你若能看懂的话,那就不是莎士比亚了。”

  父亲每译完一剧,就将手稿交给母亲装订。母亲用古老的纳鞋底的锥子在稿纸边上打洞,然后用线缝成线装书的样子。没有母亲的支持,父亲是无法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

  我在台湾与父母一起生活了10年,因为哥哥姐姐的失散,成了“独生女”。父亲与母亲的感情很好,他们后来跟着我到西雅图生活了一段时间,我时常在汽车的后视镜里很“嫉妒”地发现,他们还经常手拉手坐在一起。1974年4月30日上午,父亲与母亲照样手拉手到附近市场购物,市场门口一个梯子突然倒下,正好击中了母亲。母亲被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因伤势很重,需要动大手术。临进手术室前,母亲以一贯的自我克制力控制自己,既不抱怨,也不呻吟。进手术室前,她似乎已有所预感,对父亲说:“你不要着急,治华(注:梁实秋的学名为梁治华),你要好好照料自己。”几个小时后,护士出来通知,母亲已不治。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刻,父亲坐在医院长椅上开始啜泣,浑身发抖,像个孤苦无依的孩子……

  就在母亲去世后一个月,父亲终于辗转知道了哥哥、姐姐仍然在世的消息。他特地跑到西雅图母亲的墓地前,告慰母亲。

  1981年夏,我第一次回大陆探亲,回到了儿时居住的庭院,却已是物是人非。临行前,大姐文茜折了一小枝枣树叶,上面还有一个小青枣,让我带回台湾,送给父亲。这棵枣树是我们在北京时老枣树的后代,老树早已被砍去。我小心翼翼地把枣叶包好,回到台湾后,把在大陆的见闻一五一十地向父亲汇报,其中包括姐姐文茜、哥哥文骐33年的经历,讲到激动处,与父亲相对而泣。那个枣和树叶后来都枯萎了,父亲把叶子留下来,放在书里,珍存着。

  1986年,我最后一次赴台探望父亲。临走时与父亲在客厅中道别,父亲穿一件蓝布棉外衣,略弯着腰,全身发抖。他用沙哑的声音不厌其烦地告诉我怎么叫出租车,怎么办出境手续等,那一刻,他又把我当做他的没出门的小女儿。那一次,我充满了不祥之感

  1987年11月3日,父亲因突发心脏病住院。当时,小量地输氧已经不够。父亲窒息,最后扯开小氧气罩,大叫:“我要死了!”“我就这样死了!”此时,医生终于同意给予大量输氧,却发现床头墙上大量输氧的气源不能用,于是索性拔下小量输氧的管子换床。就在这完全中断输氧的5分钟里,父亲死了。父亲强烈的求生欲望一直支持他到心脏停止,他留下的最后五句绝笔之一是:“我还需更多的氧。”没想到父亲留在人间最后的字迹,竟然是这样的求生呼号。每想到此,我便有肝肠寸断之感。(选自《三联生活周刊》)

www.170xue.com

  16.节选部分回忆了梁实秋先生到台湾以后的生活,作者重点回忆了“父亲”的哪几件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找出其中两处,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作者说“那一次,我充满了不祥之感”,结合有关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这篇节选的回忆性文章中,你可以看出梁实秋先生具有哪些性格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句话在字面意义之外,还可能有类似于戏剧中“潜台词”的言外之意。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指出划横线句子的言外之意。(4分,每小题2分)

  示例:经理走到办公室,看见端坐着的罗姗,停下脚步,说:“你今天怎么没有迟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湖南溆浦一中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