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2:45 浏览次数:936次 栏目:高考备考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A依次为:cī/zī、yǐn / yíng、zhì;B依次是:qiǎo、jìng、zhōu;C依次是:xué / jué、yān、jiān;D依次是:cì/sì、qiàn / xiān、bì)
2.C(A项“角”应为“脚”;B项“剑”应为“箭”;D项“章”应为“张”。)
3.B(遏制:制止,控制。遏止:用力阻止。启动:开始工作。启用:开始使用。监督:察看并督促。监管:监督并管理。)
4.D(不置可否:不说对,也不说不对。应用束手无策。珠圆玉润:形容歌声或文辞优美流畅。不能用于描述月亮。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应用真刀真枪。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摇摆不定。)
5.A(B项搭配不当,“完善”与“发展”不搭配,应改为“促进”;C项成分赘余,“目之所及”与“看到的是”重复;D项语序不当,“为期9个月的”与“开展了”位置颠倒。)
二、(9分,每小题3分)
6.B(“替代传统阅读”一说,文中无依据)
7.C(表述内容绝对化,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8. B(A项原文中是“必将”。C项“没有辐射”说法错误。D 项“书房中不可能再有大量藏书”说法无依据)
三、(12分,每小题3分)
9.B(谢:感谢,表示致敬意。)
10.A(同为副词,于是,就。B项①介词,“把”;②介词,“因为”。C项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修饰。 D项①语气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引发议论;②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
11.C
12.C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 (10分)⑴(5分)在这之前,安定太守收受贿赂强取钱财,声名狼藉,凉州刺史、汉阳大守都年老昏庸不能胜任职守,却全都依仗权贵势力,不遵守法度。(重点注意“受取”“狼籍”“并”“堪”“遵”的翻译。)
⑵(5分)并且又厌恶宦官,不与他们交往联系,于是皇宫内外全都怨恨他,就一起诬陷皇甫规用财物贿赂各支羌人,皇帝接连不断地下诏书,批评责备皇甫规。(重点注意“恶绝”“交通”“货赂”“诮让”“相属”的翻译。)
14.(8分)⑴(4分)杜诗写的是作者送友人使北方,与北方少数民族和亲。抒发的是对友人旅途劳苦的关切之情;同时激励劝勉友人为国立功,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2分)刘诗写的是作者为友人饯行,伫立目送的情景。抒发了别离时不绝如缕的愁思和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怀念之情。(2分)
⑵(4分)杜诗直陈其事,直抒胸臆,活用典故,豁达乐观。(2分)刘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儿女情长,伤感含蓄。(2分)
15.(6分) ⑴失道者寡助天涯若比邻
⑵悟已往之不谏金石可镂
⑶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花自飘零水自流。
⑷塞上风云接地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每句1分,有错该句即不得分。)
五、(12分)
16.(4分)(1)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
(2)眼不见为净。
(3)车到山前必有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7.(4分)答案示例:①警钟长鸣,勿添国耻。理性ai国,反对暴戾。②爱国无需暴力,戾气并非正义。③国土沦丧为家国之耻,鲁莽暴戾是民族之悲。理性展示爱国热情,依法表达抗日心声。④冲动暴戾,损害国家形象;文明有序,彰显民族力量。理性ai国,捍卫国家尊严;文明有序,展示民族风采。⑤奋臂疾呼,悍卫民族尊严;文明有序,恪守法律道义。(内容2分,形式2分)
18.(4分)答案示例:讽刺了虽然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个人文明素养并没有随之提高的不正常现象。(2分)告诫人们:精神文明要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才会成为现实。(2分)
六、(一)(18分)
19.(4分)熊医生与王主任蔑视对方,互不来往(1分)——王主任生怪病,熊医生被迫问疹(1分)———熊医生捉弄王主任,遭报复被遣回家(1分)——熊医生为民看病,活得幸福滋润。(1分)(意思对即可)
20.(4分)⑴表明王主任的傲慢和对熊医生轻视的心理。(2分)
⑵表明熊医生内心惊愕、犹豫的心情,以及矛盾、无奈的心理状态。(2分)
21.刻画熊医生采用了侧面烘托和对比的方法。(1分)例如:通过写人们对熊医生的敬重突出了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1分)熊医生在王主任面前清高傲慢,甚至捉弄嘲讽;而对普通群众,却和霭亲善,平易近人,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1分)刻画王主任采用了粗线条勾勒(漫画式)的方法。例如,王主任出场时,了了几笔,勾勒出肚子大的特点,突出了他蛮横跋扈的性格特征,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1分)
22.(6分)成功的。人生的成功并不能靠着官场上的得意与经济的充裕来衡量,而在于他活得是否有意义,是否充实快乐。(2分)熊医生的遭遇发生在好人没得好报,善行未得善终的文革时期,这不是他个人的失败。况且,后来组织上恢复他的名誉,补发了他的工资。(2分)熊医生回归乡里,发挥特长,治病救人。他不留恋官场上的风光,不在意个人的荣誉得失,少了俗世的应酬,与民众畅所欲言,活出了本真自我,开心快乐。(2分)(答不成功者,若能自圆其说,可酌情给分。)
(二)(18分)
19.(4分)⑴“白鹿原上的风”就是指陈忠实及其《白鹿原》的内涵和丰采,陈忠实及其《白鹿原》所传承的民族传统、民族精神象浩荡的风一样,生生不息,象征民族文明薪火相传。(2分)
⑵用“白鹿原上的风”来作题目,富有文学色彩,意蕴深厚,耐人寻味,更能吸引读者。(2分)
20.(4分)⑴陈忠实进行文学创作,作品展示了民族历史的变迁,具有深沉厚重的历史内涵。(2分)
⑵陈忠实进行文学创作,表现出忘我的写作热情,怀着献身文学的信念,执着痴迷,耗尽毕生的精力和心血。(2分)
21.(4分)⑴作品立意高远。小说对民族命运和文化心理有广阔的而深刻的描写与揭示,思想内涵深刻高远。(2分)
⑵作品立足史实。小说描写了“白鹿原”上的三代人,记叙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经历,展示了旧中国的历史变迁。(2分)
⑶作品扎根生活。小说成功描写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典型人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色彩。(2分)
(答出2条即可得4分)
22.⑴笔耕不辍,写作功底扎实。启示:写作是一种需要反复练习的实践技能,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量的积累,要把写作当成一种习惯。(2分)⑵广泛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准备充分。灵感涌动,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创作愿望。启示: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积累,从课外读物、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方面寻求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也要抓住机遇。当我们写作灵感不期而至,文思泉涌的时候,我们要凝神聚力,奋笔急书,一蹴而就。(2分)(3)远离喧嚣,心无旁骛,潜心创作。启示:写作要发扬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甘于寂寞、心无旁骛,潜心创作、精益求精,要远离浮躁、远离尘世的喧嚣、名利的侵扰。(2分)
七、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皇甫规,字威明,是安定郡朝那县人。永和六年,西羌大举侵犯三辅,包围了安定城,征西将军马贤统率各郡部队攻打羌人,但是没有取胜。皇甫规这时虽然身为平民,但发现马贤对这次战争轻视不忧,判断他一定会失败,就给朝廷上书陈述了马贤的情况和自己的看法。不久马贤果然被西羌消灭。郡守知道皇甫规有用兵的谋略,就任命他担任功曹,派他率领八百名兵士,同羌人交战。皇甫规斩杀好几个敌人的首级,贼寇于是撤退。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