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2:45 浏览次数:646次 栏目:高考备考
⑥在福州,母亲包的粽子非常结实,她总是把专用的草绳固定在一处,一头用牙咬着绳子的另一端,拼全力把粽子勒得紧紧的——母亲此时有一种惊人的爆发力——因为母亲的缘故,到了北方之后,常常感叹他们包的粽子总松松垮垮的,好像总在敷衍,比母亲的手艺差多了。福州粽子大体用花生或赤豆和着糯米做材料,不咸也不甜,糯米加上很重的碱(这是福州粽子的特色),橙黄色深到发暗,糯米碱面的香气,加上竹叶的香气,非常的迷人。吃时蘸糖,与别处的粽子不同,它靠的是本色的味道。
⑦闽都端午活动的重心是龙舟竞渡。闽江流过城市中心,是极佳的竞赛场所。竞渡之前来自四乡的龙舟分别在闽江各处整装待发,龙潭角、鸭姆洲、仓霞洲各处都有健儿的身影。当然正式的比赛是在江面开阔处,万寿桥下是中心,龙舟从上渡方向顺流而下,到了中洲,正是冲刺的时节,此时锣鼓喧天千舟齐发,气势极为雄伟。当日我家住仓前山程浦头,离江甚远,也还是冒着夏日的苦暑前往观战。这时候热辣辣的太阳直接照射着,毫无遮拦,即使如此,也不能减去我们的热情。清代董平章有一首榕城竹枝词写的就是这个场面:
凉船过处水生风,
鳌鼓声喧万桨同。
若个锦标先夺得,
蒲葵扇系手巾红。
⑧龙舟赛事缘起于悲苦的寻觅,而终于化成了民间的节日喜乐。渐至今日,不仅中国,遍及世界各处,成为一项体育项目。这是中国人伟大的创造。正如我在关于清明的那篇文字说的,我们的祖先能够化解人间的苦难,将悲怆转化为现世的享乐。清明如此,端午也如此。
www.170xue.com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开头点题,写出端午特有的香气。这香气来自包括菖蒲、艾蒿、香囊、粽叶、茉莉、含笑和白玉兰等。
B.“菖蒲似剑斩千邪”中的“似剑”,表面指菖蒲形状像剑,实指它分泌的香气有消毒驱虫的功效。
C.文章引用对联“海国中天传令节,江城五月落梅花”,旨在说明“我”严谨的治学态度。
D.文章写各地不同样式的粽子,目的是衬托母亲包的粽子结实,凸显福州的粽子味道最本色。
E.谢冕的这篇文章,再现了家乡的人文风俗并揭示其文化意蕴,写出自己对故乡、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
20.作者的笔下,端午是诗意非常浓郁的节日。“端午的诗意”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6分)
21.文中有两处分别引用了李白和董平章的诗句,请指出这两处引用的作用。(5分)
22. 文中说“我们的祖先能够化解人间的苦难,将悲怆转化为现世的享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200字以上。(1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央视的一些栏目如《我想上春晚》、《星光大道》、《非常6+1》等等,给草根们搭建了一个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提供了一次次获得成功的机会。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平台和机会,许许多多怀揣梦想的草根达人,如阿宝、凤凰传奇、李玉刚、大衣哥、草帽姐、杨光、刘大成等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获得了成功带来的荣耀。
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www.170xue.com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B
A.脉搏 毋(wú)庸置疑
C.恶劣(liè) 凤凰涅槃
D.剔除(tī) 张皇失措
2.D. 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3.C. A. 并列不当,搭配不当,重复 B. 残缺 D.一面和两面不搭配
4.B.《孔雀东南飞》被称为我国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
中的光辉诗篇,与南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5.D. ②⑤④③⑥①
6.B(逆:迎,迎战)
7.A(A介词,因为;B介词,在,到;介词,表被动; C 助词,的;指示代词,这D代词,他,指敬绍;句末语气词,了。)
8. C(“请”在这里是“请求”的意思,“军”在这里是动词“从军、参军”的意思。)
9. D (竖眼任梁州刺史时,“遇患不堪综理”。)
10.断句:
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秋霜既下/众林皆羸/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11.默写
①朝晖夕阴,浩浩汤汤
②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
③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④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⑤且放白鹿青崖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⑥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12. D 本诗不是律诗,氛围也不是“清冷萧索”。
13. 本诗最末两句表现了一个孤高出尘(寄情山水、纵酒行乐、洒脱飘逸、闲适自在、自由不羁)的隐逸者形象。“万事不理”,指不问人事,不与世事。“弄明月”,赏玩月色。诗人意在表明:我就喜欢这种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生活,万事都不必、也不愿去理会,每日除了醉和醒,便是小船轻舟,优哉游哉地在烟波江上,观赏风景月色。这些都表现了诗人自得其乐的心情,从而生动描绘出一个吟啸江湖、惬意自在的隐者形象。
14.给分标准:是否赞同,明确观点。(1分)——必须有相应的分析。
选取角度,本诗特点,李诗特点,各自分析。(2分)——角度必须一致。
表述语言。(1分)
15.B A“操作程序也相同”错,C“供飞机使用”错,D“限制这个技术的飞速发展”错。
16.D 由第三段段末可知,“各类传统的制造工厂和物流公司将消失”错。
17. 优点:A减少了材料浪费;B简化了生产制造过程;C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并节省运输成本;D降低制造新产品的风险和成本。(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
18. 价格、使用材料、产品质量(答“精度和性能”也可)(答对1点给1分)
19.B、E
20.(1)蕴含在这个节日仪式背后的,也就是造成端午的香香的气味的,正是适应节候去瘟避邪的动机。
(2)他们能够把实用的动机予以诗化,使人们在充满诗意的仪式中享受节日的愉悦。在福州,对联不光是春节张贴,一般节庆也都贴的.
(3)“扒龙船”(福州话)是为了寻找那位为理想投江的诗人——结果成就了一项惊天动地、万民同乐的竞技;包粽子,据说是给溺水的诗人送食物的,结果成就了一方传统美食。
21.引用李白的诗,是为了证明福州对联中的“梅花落”有出处,从而间接证明福州的节日仪式充满诗意;
引用董平章的诗,可以再现清朝的赛龙舟的场面,说明龙舟竞渡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
文章多处引用古诗,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
22. 我们的祖先能把原本是记念苦难的活动仪式化、节日化,并逐渐赋予这仪式和节日以现世的积极健康喜乐人情化的内容。(2分)这是我们民族“不忘过去,更着眼现世和未来”的生活观的表现。(1分)
包粽子,据说是给溺水的诗人送食物的,结果成就了一方传统美食。龙舟赛事缘起于悲苦的寻觅,而终于化成了民间的节日喜乐。(2分)
联系生活阅历恰当(2分),并能加以分析。(1分)
语言(4分)
www.170xue.com参考译文:
1.所以有道之士没有遇到时机的时候,就到处隐匿藏伏起来,甘受劳苦来等待时机。时机一到,有的从平民而成为天子,有的从诸侯而得到天下,有的从卑贱的地位进而辅佐三王,有的从普通百姓进而能向万乘之主报仇。所以圣人所看重的,只是时机。水冻得正坚固时,后稷不去耕种,后稷耕种,一定要等待春天到来。所以人即使有智慧,但如果遇不到时机,也不能建立功业。正当树叶长得繁茂的时候,可以整天采摘;等到秋霜降下以后,所有的树木树叶都落尽了。事情的难易,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掌握时机。
2.傅竖眼,原本是清河人。性格深沉勇毅慷慨壮烈,少时有父亲的风范。进入魏国,镇南王拓跋肃见到他觉得他与众不同,并且称奇他父亲的节操,对他倾尽真心以礼敬待,上表请求作为自己的参军。竖眼跟随拓跋肃征战,多有战功,渐渐升职为给事中、步兵校尉、左中郎将,经常作为统军,东征西讨。世宗时做建武将军,讨伐扬州敌人。击退敌人后,仍然镇守在合肥,萧衍的百姓归顺他的有几千户。
,2017北京大兴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