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江苏2017高三统考语文押题试卷及答案

江苏2017高三统考语文押题试卷及答案

12-20 22:58:55  浏览次数:400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江苏2017高三统考语文押题试卷及答案,http://www.170xue.com
。《诗经》里留下的男人女人,赤脚穿过雨巷,长发湿漉,疑是戴望舒身边移动的丁香。亲切的阳光与他们并肩行走,隔世的话题越拉越长。阳光和人来到草地,草地的绿不再柔弱而很坚强。阳光和人来到河边,河边的景致不再新鲜而很老陈。夏天的阳光,是水中的阳光,只有水中浸泡时,我们才感到阳光是那样软和、湿润与可爱。那么,就让我们做一回田田的荷叶,永居水乡,翻动棹歌。

  ④可是秋天要来的,秋色会愈来愈重地挂我们的窗棂与屋檐。那阳光会依旧照在一把紫砂茶壶上,照在几串沿墙挂着的红辣椒上,依旧会钻进秋天的林子里又唱又跳,把树叶染得红红、黄黄。阳光走到田里,田里的水稻就会成熟。阳光走到地头,地头的庄稼就会吐香。阳光走到树上,树上的果实就会流蜜。即便是土,阳光也会将之踩出芬芳。抚摸千年不改的芳醇,辛苦一世的人们开始唱歌,没有词,没有曲,就是那么灿烂的几吼,就有滋有味,无限情思。小桥流水,红掌清波,柴门紫烟,都如远行的乡人年年奔跑在秋色民歌。那些牛、羊、猪、狗,则永远都是一群活活泼泼的动词,在民歌下走动,民歌下成长。

  ⑤当我们把秋天收进仓库以后,我们往往来不及给秋天道个好,就不知是谁从遥远的西北派出一夜寒流,让三九隆冬乘坐一地冰霜抵达民间。阳光,不再是守家的乡人每天早出晚归,而是远行的游子肩扛乡愁,留下背影。又冷又疲的日子,我们围着炭火,却总朗不起一颗心事赶走冬天的阴沉,总怀念阳光曾经给予的好日子、好享受。可是阳光,你会回来么?你是否独上高台、一脸泪光地打望着我们?

  ⑥ 阳光来了!阳光穿着布鞋!阳光来到他曾经来过的地方数他熟悉的村庄、熟悉的景致!那几堵院墙还在么?那几排篱笆还在么?那几株柳树还在么?在咧!那叫二爷来我身边坐坐吧,我想听他的二胡!白胡子二爷就拖把二胡在阳光身上坐了,受伤和不受伤的音符在老人和乡间的角角落落走走停停,越走越真。学校的大草坪里,阳光正翻晒着一群看书的孩子和电脑照排的字符,整个草地满门书香。字符们,正排着队,教孩子们认识道路和世界,认识智慧和思想。字符说,这个世界不但充满了善良与美丽,也充满了邪恶与丑陋,那些阳光照射不到的阴沟与角落,往往生长着肮脏与丑恶,把某些人的良心与道德赶得越来越远,我们越来越世俗、势利、缺乏斗志、忘记正义,于是我们多么希望有自然的阳光温暖我们皮肉的同时,更有精神的阳光照耀我们的骨髓。

  ⑦阳光,我们一生一世的亲戚,我们永远需要与你把酒对歌,握手叙情,永远需要你的恩赐与抚慰。

  (选自2012年第5期《文苑•经典美文》)

  11.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表达特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对阳光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七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阳光”为题的用意。(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www.170xue.com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国人的性格——遇事忍耐

  林语堂

  遇事忍耐是中国人最昭著的特点,我认为这是文化与环境影响的结果,并不一定是中国人心理构造的必然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是由于我们几千年来一直生活在一种特定的文化与社会中并时时受其影响。可以说,忍耐的品质是整个民族设法适应周围条件的结果,又是家庭制度的产物,而家庭制度是整个中国社会的缩影。

  遇事忍耐为中国人的崇高品德,凡对中国有所了解的人都不否认这一点。然而这种品质走得太远,以致成了中国人的恶习;中国人已经容忍了许多西方人从来不能容忍的暴政、动荡不安和腐败的统治,他们似乎认为这些也是自然法则的组成部分。与中国人的忍耐相比,基督教的所谓忍耐似乎是易怒,而中国人的忍耐有如中国景泰蓝一样举世无双。我们屈服于暴政和敲诈勒索和污辱,犹如小鱼投入大鱼之口,或许我们对苦难的承受力小一些,我们的苦难就会少一些。然而这种对苦难和折磨的承受力被赋予了忍耐的美名,又被儒家伦理学谆谆教诲为做人最重要的品德。我并不是说这种道德不是中国人的伟大品质,耶稣说“为温顺者祝福吧,因为他将继承整个世界”。但中国人把忍耐作为一种崇高的道德,并有意识地反复向后代灌输。谚语“小不忍则乱大谋”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培养这种美德的学校是中国人的大家庭,这里有一大群的姑嫂媳妇、姐夫妹夫、内兄内弟、大伯小叔、父亲儿子等等,他们每天在相互忍让之中学得了这种美德。他们从孩提时起,就从实际的需要和父母的教诲之中,学到处理人际关系必须互相忍让,相互调整。这种深刻、缓慢、持久的熏陶对人们性格的影响,怎么评价都不会过分。

  唐代有位张公艺,有幸九世同堂,为世人羡慕不已。唐高宗问及他成功的秘诀,宰相唤来纸笔,挥毫写了一百个“忍”。中国人并不认为“忍”是家庭制度的一种不幸,相反,他们一直对它表示钦佩。“百忍”这个词现已进入道德谚语之列。大年除夕,把它写上红纸,贴上大门,比如“和气生财”,“忍为家训”等等。如果这种家族制度继续存在,如果社会仍不充分重视个人的价值,而认为人只有处在和谐的社会关系中才是完美的人,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忍耐必须被看作一个最崇高的道德,并一定要成长于这样一个社会制度中,在这里,它确有自己存在的理由。

  (根据原文删改)

  15.请分析作者认为中国人遇事忍耐的成因有哪些。(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曾写文说遇事忍耐“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点,也是它的缺陷”,请分析概括文中体现的中华民族“遇事忍耐”的优点和缺陷。(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因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为一体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籍作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效应,包括“修莫言旧居”、“种莫言高粱”、“送莫言别墅”、“拍莫言电影”、“卖莫言白酒”等,“莫言热”再次让人们走近诺贝尔奖。其实,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不是培养诺贝尔奖得主的理想土壤,诺贝尔奖需要我们深入内部的“走进”而不是当下走到近处的“走近”。

  请以“走进诺贝尔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www.170xue.com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唯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 事 之 推 移 理 势之相 因 其疏 阔 而 难 知 变 化 而 不 可 测 者 孰 与 天 地 阴 阳 之 事 而 贤 者 有 不 知 其 故 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选自苏洵《辨奸论》)

  20.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我们高中时学过他的哪篇文章?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2分)

  21.试指出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狂人日记》中鲁迅“救救孩子”的呼声,旨在呼吁广大民众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这在当时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B.《老人与海》中“狮子”这一意象贯穿小说始终,它象征着勇敢、自信、坚强等。孤独困窘的老人屡遭厄运,总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

  C.《边城》中,天保、傩送兄弟俩都爱上了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为了翠翠,天保宁可要条破渡船也不要新碾坊,而傩送则主动托媒人上门提亲。

  D.《茶馆》全剧共四幕,各写了一个时代。全剧通过在茶馆里活动的70多个各色各样的人物,依次反映了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江苏2017高三统考语文押题试卷及答案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