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8:55 浏览次数:187次 栏目:高考备考
“我倒宁愿呆在10号街自己家中。”朋友说,“我情愿在那儿而不愿在其他任何地方。我要看到我老婆,我要看到今年美国的棒球联赛。”
“你可能还要一记耳光。”斯莱戈说。
“我要到希腊人开的饮食店里去,喝上一杯双料的巧克力,里面含有麦精和6个鸡蛋。”朋友边说边稍微浮起身子,以免海水灌进嘴里,“这地方太叫人闷得慌,我喜欢科尼①。”
“那儿尽是游人。”斯莱戈接着说。
“这地方太叫人闷得慌了。”朋友又重复了一遍。
“谈起棒球联赛,我倒真想去打它一场。”斯莱戈说,“现在一个人总禁不住想要开小差逃跑。”
“就算你跑掉了,但你究竟跑到哪个地方去呢?无处可去呀!”
“我要回家,”斯莱戈说,“我要观看棒球联赛,我要第一个来到看台上,就像1940年那样。”
“你不可能回家。”朋友说,“没有法子回家。”
刚喝下肚的酒给斯莱戈带来阵阵暖气,温和的海水使他十分惬意。“我有钱,我能回去。”他脱口冒了一句。
“多少钱?”
“20块。”
“你不会有钱的。”朋友说。
“你要打赌?”
“打赌就打赌,你什么时候给钱?”
“我才不会给钱哩,是你给钱。让我们上岸抓紧时间打个盹儿吧……”
码头上停泊着几条船,这些船运来了登陆艇、坦克和部队,此刻,这些船在码头上装运废钢烂铁,还有从北非战场上运来的损坏的军事装备,这些东西将送到高炉中熔炼,制造更多的坦克和登陆艇。斯莱戈和他的朋友坐在一堆木条箱上,看着这些船。这时,从高地上下来了一支分遣队,他们押着100名要装上船运到纽约去的意大利俘虏。一些俘虏衣衫褴褛,有的衣服太破,而且破的不是地方。他们穿着美式卡其军服。所有俘虏看上去没有人对去美国而愁眉苦脸。他们来到跳板跟前站住了,等候着上船的命令。【甲】
“看他们,”朋友说,“他们要去美国而我们却要呆在国外。你在干什么,斯莱戈?为什么你把油一个劲地往裤子上擦呢?”
“20块,”斯莱戈说,“我还会找到你要钱的。”他站起来,扯下头上外国产的帽子,扔给他的朋友,“老弟,就送给你吧。”
“你要干什么,斯莱戈?”
“不要跟着我,你这个笨蛋。20块,不要忘了。再会,在10号街再跟你见面。”
朋友看着他向前走去,迷惑不解。斯莱戈穿着油污的裤子和撕破的衬衫向前走着,离俘虏越来越近。趁人们未注意时,他突然挤进俘虏中,然后光着头站在那儿,掉头看着朋友。
上船的命令传下来了,分遣队的士兵们押着俘虏上了跳板。斯莱戈发出哀怨的声音:“我不该在这儿,哎,你们不要把我带到船上。”话中夹杂着一些意大利的口音。
“住嘴,劣种。”一个士兵对他咆哮着,“我不在乎你是不是真在布鲁克林②住了16年。上跳板! ”他把假装不愿走的斯莱戈推上了跳板。
朋友在那堆木条箱上羡慕地看着。他看到斯莱戈还在申辩,挣扎着要回到码头上,他听到他尖叫着。“哎,我是美国人,美国士兵,你们不能把我带到船上。”话中又夹杂着一些意大利的口音。
朋友看到斯莱戈还在挣扎,接着看到他大功告成。斯莱戈先打了一个士兵一拳,那挨打的士兵举起军棍,照着斯莱戈的脑袋砸下,他的朋友倒在船上,然后,被抬走了。
“妈的,”朋友独自咕哝着,“这个混蛋真有一手,他们不会一点儿不想法救他的,这事发生时还有其他人在场。唷,天啊,他还牵挂着那20块钱哩。”【乙】
斯莱戈的朋友坐在木箱上好长时间,直到船解缆,拖船把它拖离开反潜网,他才离开那地方。他看到那条船编进船队,又看到几艘驱逐舰驶到附近,为船队护航。他沮丧地跑到城里,买了一瓶阿尔及利亚酒,转身向海滩走去。他要以睡眠来打发这48小时的假期。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300篇》,陈许译)
[注]①科尼:美国纽约市的科尼岛,以游乐场所著称。
②布鲁克林:美国纽约市的一个自治区,里面主要居住着移居到美国的南欧人。
11.试概括文中斯莱戈的形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甲】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分析【乙】段中复杂的人物心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结合全文探究“朋友”这一角色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w.170xue.com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名单学
何满子
古今中外都讲究名单学,要排出个尊卑等次来,古代叫做礼法名分,现在叫做摆平关系。排得不妥当,就要出麻烦,甚至闹乱子。所以,各种国际性的集会,以国名的首字母,ABCD来定先后,这样才能不偏不倚,大家没话说。中国则将三山五岳的英雄一律以姓氏笔画为序,免得有人叽里咕噜,彼此不开心。其奥妙都基于名单学的原理。
不少报章杂志上发表文章,却常以作者的社会地位、知名度安排其先后,放在显著位置或塞进边边角角,令人感到官场的名单学也侵入了文场。论资排辈的风习有时诚不可免,似乎也只宜偶尔为之,可权而不可经。倘一味遵循官场式的名单学,放弃编者的鉴别主张,虽然省心得多,但也不免和势利眼同调了。
社会地位从来不应作为衡文的标准,可以置之不论。以知名度来论,也很难办。以写小说知名的人未必在别种文体上是高手,如果此人偶尔也写写诗歌、小品或论文,那他由小说而得的声名就和别的文体无涉,按理是不能挪用的。小说家写的诗歌、论文,就得到诗歌、论文堆里去接受检验。有名的大评论家忽然兴致来了,也写写诗歌、小说,如以其由评论家所得的盛名凌驾于诗人、小说家之上,显然有失公允。有如以造房起屋知名的大木匠师不应盖过作细木、雕花的匠师一样。梅兰芳如到粤剧班子去也挂头牌,观众是会瞠目不解的。
再说,名作家是以某一作品或某些作品而成名,并非篇篇都是成功之作,可以压倒众芳冠冕群伦。严肃认真的作家为了珍惜自己的声誉,为了尊重读者,不太像样的东西不肯轻易示人,这样的人是有的,或很多的;但也并不见得个个如此,盛名之下不少作品其实难副者比比。更加上,报刊编者为了名人效应,而且名人拿出来的作品比较可靠也是事实,于是纷纷向为数不多的名作家索稿;有些作家疲于应付,只得草率成文,虽不一定是次货,但某些文章不如无名新人的奋力之作,也是常事。但文以人重,编者硬是将名家的任何作品都压在知名度不高或尚无声名的作家之前,文章的质量虽不能以衡器量器来测算,但亦如欧阳修所说:“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大体可以见出分晓。按名按资排列,对名作家来说是僭越,对无名作家来说是委屈。
话本《拍案惊奇》中有一篇《波斯胡指破鼍龙壳》,里面也有个属于名单学的排座次的情节。那位波斯国的巨商是以贸客的货单定席位的,以拥有奇珍异宝挟资丰厚者坐上席,“余者看货轻重,挨次坐去,不论年纪,不论尊卑”。于是那些有猫儿眼、祖母绿等珍宝的客商坐上座;小说中的主人公,携带着不自知其价值的鼍龙壳的文若虚“满面羞惭,坐了末位。”不料这回却大错特错了,直到筵散后开始发货,巨眼识宝的波斯老板一见鼍龙壳,才“满面挣得通红”,惭怅地忙向文若虚赔礼道歉,重新再摆较前更丰盛的筵席,尊文若虚为首座,连赔不是,以纠正先前排位不当的失误。
看来,这种不论大小尊卑看货排位的名单学,倒值得文场、报章杂志效法。文章的鉴别当然不像鼍龙壳那样难,必须有识宝的高手,但评价质量也必须有一定的眼力,这点眼力也是编者所应该具备的。否则,编排文章次序的编者就成了接应宾客入座的招待员了。
(有删改)
15.本文批判的对象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为什么说,“按名按资排列,对名作家来说是僭越,对无名作家来说是委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五段讲述了《波斯胡指破鼍龙壳》的故事,用意是什么?(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江苏南京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