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8:55 浏览次数:951次 栏目:高考备考
夏洛站在自家的破屋门口看着让•瓦兰走过。
晚饭时,他对两位老人说:“你们那会儿可真蠢,居然让他们抱走了瓦兰家的孩子!”
他母亲固执地说:“我可不想卖掉自己的孩子。”
父亲沉默不语。
儿子又说:“送给这样的人家并不坏呀。”
蒂瓦施老爹含着怒气一字一顿地说:“你是不是责怪我们把你留了下来?”
年轻人粗暴地回答道:“不错,我怪你们,你们可真是呆子,像你们这样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幸,你们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们。”
女人对着面前的盘子失声痛哭,她边抱怨边喝菜汤,勺里的汤洒了一半。
“累死累活地拉扯这些孩子!”
年轻人怒吼道:“我宁可不生下来也不愿像现在这样活着。刚才我看见那人时,真气极了,我对自己说:‘本应该是我。’”
他站起身:“听着,我觉得我最好走,因为我会一天到晚地埋怨你们,给你们的生活带来痛苦。你们知道,为这件事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们。”
两个老人惊呆了,一句话都说不出,老泪纵横。
他又说:“不,这样想太残忍了,我还是到别处去谋生吧。”
他打开门,一阵欢声笑语闯了进来,这是瓦兰家在为他们归来的儿子大摆宴席。
夏洛跺了跺脚,转身对他的父母吼道:“乡巴佬!”
说完他就消失在黑夜中。
(1)自选欣赏角度,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夏洛这个人物形象的。(6分)
(2)你怎样看待蒂瓦施夫妇的做法?(6分)
www.170xue.com20.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①,故退之。”
(《论语》)
【注】①兼人:好勇过人。
【乙】复旦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钱文忠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文中提出了“惩戒”教育观,认为父母、师长等以爱的名义不断向孩子“让步”,其实是毁了他们的未来;教育向社会的不断“让步”,则会毁了国家的未来。
(1) 在教育过程中孔子对学生有怎样的要求?甲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方法?(6分)
(2)对甲、乙两段文字提出的教育观,你更赞同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6分)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瑞典文学院瓦斯特伯格给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授奖词第一句话是:“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
所谓程式化就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固有的、标准的格式或模式。
瓦斯特伯格授奖词中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识,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抄袭。
www.170xue.com17.(6分,每小点2分,语意相符即可)①活泼顽皮,好学聪慧,才华横溢;②为人轻快磊落,敏于交际; ③珍惜情谊,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18.(6分)①从高尔基、叶赛宁的人生看,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在于寿命的长短,而在于自己生命的广度和厚度;②徐志摩的人生虽然是短暂的,但他留给世人的精神和文学财富是不朽的;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也许我们不能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是生命的广度和厚度则完全取决于个体主观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执著追求。作为高中学生,我们一定要志存高远,勤奋刻苦,求真务实,把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社会的繁荣和谐紧密联系在一起,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真正做到无悔于生命、无愧于时代。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12分)
19.(12分)(1)(6分)答题角度: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①叙事视角的角度;②情节设置的角度;③语言、动作描写的角度;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角度。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示例:①文段通过典型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塑造夏洛这一人物形象。②夏洛在看到让•瓦兰衣锦还乡时,心中的不平一下爆发出来,他在对父母的埋怨、指责中使用了这么一些词句:你们那会儿可真蠢、你们真是呆子、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们。同时,他的一系列动作也将其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粗暴地回答”“怒吼”“站起身”“跺了跺脚”等等。③从这些语言和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夏洛贪图富贵、冷酷自私、心灵严重扭曲的形象。
(2)(6分)①蒂瓦施夫妇的做法值得我们敬重。②蒂瓦施夫妇在面对金钱、富贵的诱惑与亲情的割裂的选择时,甘愿忍受贫困也绝不高价“出卖”孩子,毅然坚定地捍卫了珍贵的亲情。③任何财物都代替不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如果为了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而“卖”孩子,这样的父母于心何安?又如何面对自己的孩子和世人?虽说生存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但我们不能为了生存而向金钱投降,更不要说是这种出卖自己孩子的行为了。
20.(12分)答案:(1)①要求:不退缩,不过度冒进,进退适中;②教育方法: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2)开放题,观点明确,能自圆其说,语言通顺即可。
示例1:赞同孔子的教育观。甲文中孔子针对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性格采取或劝止或鼓励的不同教育方式,这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唯一的,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才是科学的、符合客观规律和有效的教育。
示例2:赞同乙文中钱文忠教授提出的“惩戒”教育观。家长、教师出于各种原因一味对孩子、学生宽容、迁就、忍让,这种现象正呈蔓延趋势而影响教育和整个社会,适当合理的惩戒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有效手段。
七、写作(60分)
21.(60分)略。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执行评分。
,湖南永州2017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