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8:55 浏览次数:426次 栏目:高二文言文
译文:
19 .对上下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文第一段是论述了韩、魏两国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
B .上文第二段是指出韩、魏附秦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C .上文第一段说明秦国最嫉恨的韩、魏两国,最使范雎忧虑的是齐之刚,寿。
D .上文第三段提出 “ 厚韩亲魏 ” 的策略,归纳六国灭亡的原因。
20 .比较苏洵与苏辙的《六国论》,对两篇文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苏辙明确提出 “ 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 ,因此六国的正确策略应该是 “ 厚韩亲魏以摈秦 ” 。
B .苏洵说的 “ 弊在赂秦 ” 主要是指韩、魏说的,韩、魏之所以 “ 赂秦 ” ,是因为与秦接壤, “ 为积威之所劫。 ” 如果照苏辙说的 “ 厚韩亲魏 ” 的办法去做,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可见父子二人的基本立场是接近的。
C .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地赂秦;苏辙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六国没有远略,背盟败约,自相残杀。可见父子二人的观点不尽相同。
D .两篇《六国论》均为史论文章,均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因此结尾都谈到现实问题,委婉地告诫当朝者要记取历史教训。
参考答案
1 . A 2 . D 3 . B 4 . B 与 D 5 . ① c a b d ② c b a b 6 . C 7 . D 8 . A 9 . C
10 .苏洵、嘉祐集 · 权书、苏辙、苏轼、三苏
1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12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3 .译: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
14 .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15 .译: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就是用兵的功效。
16 .家,侯,地,众,秦,亡。士,疏,浅,也。
17 . ① 阻塞;交通要道; ② 重视; ③ 遮掩,庇护; ④ 追逐,追击; ⑤ 是,就是;依附,归附 ⑥ 舍弃;小 ⑦ 屈服
18 . ① 越过韩国和魏国的国境,再去攻击另一国的国都,燕国和赵国抗击于其前,而韩国和魏国就会乘之于其后,这是非常危险的办法嘛!
② 豁出区区的韩、魏,使它们承当如狼似虎的秦国,它们怎能不屈服而投入秦国的怀抱呢?
19 . C 20 . D
,六国论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tag: 基础知识 高二文言文,高二文言文大全,高二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 - 高二文言文
相关分类
高二文言文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