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初中学习初三学习初三语文初三文言文隆中对练习题及答案(四)

隆中对练习题及答案(四)

12-20 22:59:40  浏览次数:761次  栏目:初三文言文

标签:九年级文言文翻译,http://www.170xue.com 隆中对练习题及答案(四),http://www.170xue.com

隆中对练习题及答案(四)

隆中对练习题


  基础识记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为《梁父吟》(  )  因人(  )   猖 蹶(  )(   )

  新野(  )   先主遂亮(  )   倾(   )  亩(   )  

  不可数(  )  毅(   )   欲大义(   )   存(  )

  帝室之(   )   川(  )  (   )   刘(  )  北据汉(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自此于管仲、乐毅(  )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之(  )

  ③此天所以资将军(  )    ④将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⑤谓为信然(  )          ⑥此人就见(  )

  3、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B 时人莫之许也高可二黍许

  C 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D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一、基础

  1、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            ,音      ,义     

  (2)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音      ,义           

  2、文学知识《隆中对》节选自《      ·》,作者      ,字(音      ),是      朝人,      家,所著本书共      卷,记载三国时期                  三国的历史。对,是      的意思。

  3、翻译句子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回答问题

  1、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w.170xue.com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其岩阻,西诸戎,南夷越,外孙权,内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刑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为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加点的字词。

  (  ) (  )  (  )

  跨州连郡者不可          险而民附             

  非惟天时,亦人谋                  民国富而不知存恤                   

                         

  2、 (1)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在文中标“(  )”的段落内出现了两处。请指出来并解释。

  ①          ②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中“身”的意思是        ,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

  这个词是       

  3、 诸葛亮提出策略中,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据句意,依次填入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抚和争锋修  B. 保和抚结好修

  C. 守和抚结好修  D. 守抚和争锋修

  4、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州出发。

  B. 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州出发。

  C.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发。

  D.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5、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6、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①曹操:          ②孙权:

  ③刘表、刘璋:     ④诸戎、夷越:

  7、 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① 礼贤下士,收罗人才;② 抚边境各民族;③ 广布“仁义”;④ 结好孙权,搞好外交;⑤ 巩固荆、益基地;⑥ 利用帝室之位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 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⑧ 搞好内政。

  正确顺序是

  8.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www.170xue.com

  参考答案

  1、hao bing chang jue tun yi tui long sheng yue shen xu zhou ying dai zhang mian

  2、①常常②器重③大概④亲自⑤确实这样⑥接近

  3、D 4、A

  一、1、(1)信-伸 shen 伸张(2)已-以 yi 以来

  2、《三国志·蜀志》陈寿,字承祚(zuò),晋朝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220-280)魏、蜀、吴三国的历史。隆中,地名,在现在湖北襄樊。对,回答、应对。

  3、(1)我没有正确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2)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军队,挟持天子、号令诸侯,这方面的确不能和他争强。(3)这个人只能你去拜访他,而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该屈尊去拜访他。二、1、诸葛亮是个天才。可以显示刘备的诚意。2、谨慎,迫切。因屏人,君谓计将安出。3、因为曹操最强大。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4、国家巩固,国险民附,有贤能之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5、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6、因为益州战略地位重要。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三、1、后代 少数民族 用竹筐盛 能承受 地势 归顺 不仅 而且 兴旺富裕 用竹筐盛 用壶盛 2、(1)戎 夷 (2)亲自 躬 3、B4、D 5、(1)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军队,挟持天子、号令诸侯,这方面的确不能和他争强。(2)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盛着酒来迎接将军呢?6、抗。联。夺。和。7、⑥③①⑤②④⑧⑦ 8、成霸业、兴汉室。

,隆中对练习题及答案(四)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