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办公室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范本,企业规章制度,http://www.170xue.com
乡镇机构改革措施办法,http://www.170xue.com
.
一、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现xx新世纪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推进机构改革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机构改革的文件,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站在新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通过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步消除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把全面完成市县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推进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虽先后进行过两次机构改革,但由于历史条件所限,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病仍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党政机关机构设置的基本框架,仍然带有相当程度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存在着许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弊端。一是机构设置层次过多,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重复,本来由一个部门可以办的事,分由几个部门办,难免发生扯皮,降低效率。二是职能和事权划分不合理,一些应由下级政府和基层办的事过多集中到上级机关,基层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三是政企、政事、政社不分,政府包揽了许多本应由企业、市场、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管的事,制约了经济发展。四是法制化程度低,行政随意性大,执法队伍过多过滥,重复执法、处罚问题不少。加之监督不利,越权、侵权行为时有发生。这些弊端必须通过推进机构改革、实现制度创新才可能消除。
(三)实施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是促进xx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我市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吃财政饭”人员过多,财政不堪重负,使我们难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去培育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一些机关还有临时工、合同工等编外人员,为了解决这些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容易发生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加重基层、企业和农民的负担;容易出现不规范行为甚至违法乱纪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投资环境。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机构改革,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增创体制新优势,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体制,为我市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实施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
各级机关干部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总的来说,我市各级干部队伍的本质和主流是好的。但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人浮于事的现象在市县乡镇机关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部门还很严重。二是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够,对现代行政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缺乏创新能力。三是部分机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法制观念淡薄、作风浮躁、办事拖拉,甚至政治堕落,生活腐化。这些为我们在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敲响了警钟。因此,必须通过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确保改革措施准确到位和改革目标的如期实现
根据上级有关机构改革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这次我市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调整组织结构,理顺工作关系,加强机关制度化建设,加强基层工作和巩固基层政权,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关系协调、职责清晰、管理科学、精干高效的党委部门运作机制。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涉及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涉及各级党委、政府和机关各部门的职能调整以及干部的切身利益,我们要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和关键,积极稳妥地推进,确保在9月底前完成市级和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县(市、区)机构改革任务。
(一)机构调整和编制精简必须切实到位
精简机构和人员,是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职能转变的重要条件。这次机构改革,我们必须按中央和省的要求,以及市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的规定,确保机构和编制精简目标到位。市级机构改革,对确定不再保留的部门,要摘牌放下,不搞过渡;对合并的单位,要采取设置一些内设科室的办法,使他们真正合到一起,尽量不搞一个机构多块牌子,避免可能造成事实上的分灶吃饭、分摊办公;不能将一些行政机构改为事业单位后又赋予行政管理职能,做表面文章;对议事协调和临时机构,多数不再保留,少数保留的,一般不设实体办事机构,日常工作由有关职能部门承担。各部门内设机构总体上要按精简 25%左右的要求,进行综合设置。乡镇机构改革,要严格按照省的要求,综合设置机构,要将过多、过散的“站、所”等事业单位合并成综合性的“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等,合理配置教育和农村医疗资源。
这次我市机构改革,市县乡镇机关人员编制将分别精简28%、23%和12%,力度是前所未有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起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和科学指挥系统。我们不能单纯地就编制论编制,而要把精简编制与转变职能结合起来,通过精简编制促进各级、各部门转变职能,并根据各级、各部门职能调整情况确定编制精简比例;要把精简编制与提高干部素质、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结合起来;要把精简编制与行政经费预算和建立编制约束机制结合起来;要把精简编制与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结合起来。各级、各部门编制精简了,各级的领导职数也要相应精干,中央和省已作出示范和榜样,我们也应做到。
(二)转变政府职能要有重大突破
转变政府职能是这次机构改革的重点,也是关键所在。以往的改革实践表明,如果政府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不作调整,各方面关系就难以理顺,机构和人员就减不下来,行政效率就无法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难以真正建立和完善。机构改革要取得实效,必须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转变政府职能包括多方面内容,主要是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职能、社会保障职能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的同时,不断改善社会公共产品供给,将经营职能转移给企业,不与民争利,给予企业发展空间,实现政企分开。包括四个方面:⑴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现行的审批事项,审批范围广,审批环节多,程序复杂,批来批去,既贻误时机,又往往造成市县乡镇各级部门之间争权扯皮,滋生腐败和不正之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一定要从原来的搞审批、分指标转变为加强宏观管理,做好服务,以此实现职能转变。在这次机构改革中,要结合“三定”,对保留的审批事项予以规范,并公开其办事程序,接受社会监督。⑵切实做好政企分开,政企分开的含义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解除企业与主管部门的行政隶属关系。另一方面是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今后政府部门不得再直接兴办和管理企业。⑶不再保留工业经济部门和行政性公司。工业经济部门代表政府管理企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现在是市场经济,情况更为复杂,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难度更大,对企业的管理要求必须与之相适应,特别是行政性公司亦官亦商,更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这次我市机构改革,不再保留行政性公司和工业经济部门,不再采取设行业管理办公室等过渡方法。⑷完善企业监管方式。政府部门不再直接管理企业,要把精力集中在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外部监管。通过政府向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国有大型企业派驻财务总监或派出代表参加企业监事会等办法,加强监督。
转变政府职能,还要在政事、政社分开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大力推进事业和机关后勤工作社会化、企业化,合理划分政事范围,进一步将机关辅助性、技术性和服务性的事务交给事业单位,以减轻机关负担,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进一步完成社会中介组织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脱钩工作,同时,要依法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监管,规范其行为。
(三)理顺各方面关系要取得实质性进展
界定好市县乡镇和同级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是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次机构改革,要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着眼于加强、改善党的领导和构建现代行政管理体系,进一步理顺市县乡镇上下级之间,同级党委部门与政府部门之间、党委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以及群团机关之间的职责分工。规范党政之间的工作关系,减少党委机关与政府部门相重复的业务工作,将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克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弊端。调整后的机构职能,要在“三定”中予以明确。机构改革后,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该谁主管的事要真正负起责任。只有把权责明确下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部门相互扯皮的问题。要合理划分市与县、县与乡镇的职责权限。市县乡镇党委工作部门的职能关系,要进一步理顺,一些可由下级党委部门管理的事情,要尽量下放或移交。从政府角度看,属于全局性的区域经济调整、经济秩序、社会发展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事务,由上级政府决策;属于文化、教育、社会福利、社区建设、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事务,主要依靠县(市、区)和乡镇管理,上级政府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要以完善乡镇政府功能为出发点,调整县(市、区)主管部门派驻乡镇机构的管理体制,由乡镇与县(市、区)主管部门双重领导的机构,应尽量以乡镇管理为主,公安、财政等部门设在乡镇的机构,也应加强乡镇对他们的监督。只有坚决下放事权,才能理顺关系,把多方面的积极性更充分地调动起来。
[1] [2] 下一页
,乡镇机构改革措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