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干部考察报告,出国考察报告,入党考察报告,http://www.170xue.com
社会快速转型期乡镇党政一把手选拔培养问题研究,http://www.170xue.com
2、社会转型期秩序重建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常规的干部调配思路。
如前所述,社会转型期的形势对干部提出了超高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在工作视野、敢抓敢管、工作魄力、选人用人、事业心责任感等方面要求更明显,从常规来看,上述的一些能力素质中往往更加偏爱个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干部。因此,在干部使用时对那些能力素质较强、个性特征亦较明显的干部,能否在求同中存异,尊重个性化,使选择对象的侧重点相应转换,在包容个性缺点的基础上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突破常规的干部调配思路,将这批干部放到乡镇一把手的岗位上,显然是对干部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此外,对于那些驾驭复杂问题能力强、工作资历较深、但个性缺点明显,对组织调其到乡镇比较艰苦的岗位上任职可能抵触情绪较大的干部,组织部门则应如何权衡其个性缺点与能力,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又是一个难题。
3、社会转型期一些对干部调配起支撑作用的基础因素相对短缺。
干部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干部成长长期性的影响。在和平环境下成长的年轻干部,特别是7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干部,其成长历程总体比较顺利,也没吃过多少苦,在这些对象中选拔的后备干部,更多的适宜于在不太复杂的社会状态下任职,缺乏锻炼的基础。另一方面,一些经历较丰富、在农村摸爬滚打环境磨炼出来的干部,大部分年龄比较大,知识层次相对又要低些,不适宜于列入后备干部队伍。因此,在乡镇正职岗位出现空缺时,组织部门选拔干部的可用资源非常有限,相对其他岗位的人选选拔要难得多。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社会转型期间错综复杂的情势,对干部的要求会随之变化。而且,干部本身也是动态的社会主体,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工作能力等方面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如何全面地了解掌握好干部的各方面信息和情况,营造相对宽松的干部成长发展环境,有针对性地、有意向地创造条件,并建立信息化的动态管理机制,已成为组织部门需要加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4、社会转型期不同层面对乡镇党政正职人选的过度关注使调配压力偏大。
从乡镇党政一把手岗位的特殊性和职责的重要性来分析,一把手既是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事业发展的驾驭者,在工作中就要求其做到对上负责、对同级负责、对下级负责相一致。具体而言,首先,要求做到对上负责,即对区委、区政府负责,把区委、区政府的方针政策坚决地贯彻执行下去;其次,要求做到对同级负责,即带领好同级的其他班子成员,形成合力,努力追求“1+1>2”的整体效能;再次,要求做到对下级负责、对群众负责,从基层干部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做实事。因而,作为三个层面的直接负责人,乡镇一把手的人选配备较其他部门的一把手的敏感度相对比较高,自然会有不同层面的人以不同的形式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对乡镇一把手人选配备是否合适、一把手的工作好坏等情况,会从各个层面直接得到评价和反馈,而且其速度之快、针对性之强,也是其他领导干部所不及的,相应的压力就大。
5、社会转型期事物发展的多变性使干部调配风险不断增大。
干部调配工作除干部工作部门自身努力外,受外界条件的制约和影响非常大。在正常的管理期间,社会各方面的因素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干部在其个人成长、工作开展中,受到的干扰相对就少,其所面临的压力和所要面对又必须解决的矛盾相对简单得多,对领导干部在新任职岗位上的考验少,风险相对较少。反之,当一个社会既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或面临深刻的、根本性的变革时,其结果必然涉及社会阶层的结构、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发生新的变化,挑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因素比较多,调配的风险亦随之增大。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社会转型期间各种情势呈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特点,作为社会主体的乡镇一把手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工作能力等方面受其外界环境的影响亦会产生不同的发展趋势:一种是理想的效果,经受住考验的干部愈发成熟、老练,干部调配工作得到肯定与升华;另一种是逆向的走势,干部在改革的大潮中退出角色,给干部调配工作带来风险与考验。
三、乡镇党政一把手培养选拔的战略思考
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培养选拔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项十分重大而又长期的系统工程。由于它牵涉了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这里面既有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客观与主观的问题;又有时代需要与个人选择的问题。与此同时,在社会快速转型期,乡镇党政一把手作为具备一定影响力的群体,又有其特有的成长规律。因此,无论是从一把手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来总结,还是从一把手队伍建设的时代性来思考,我们都必须看到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位置,遵循其发展的规律。以下是我们对如何培养和选拔好乡镇党政一把手作的几点思考。
1、顺应时代潮流,在体验社会进步中提升用人理念。
一种理念的形成与发扬,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就用人之道而言,用人理念的形成与运用亦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迁,不同的历史阶段在用人理念上都会有所侧重点。以近二十年来北仑区乡镇领导干部配备的情况为例,80年代,从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较多地启用了一批从农村一线上来,有多岗位的锻炼经历,工作阅历相对较广,属于经验型的领导干部;90年代,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一批懂经济、有闯劲的干部走上乡镇领导岗位;现阶段,围绕区域大开发大建设的中心任务,为巩固经济建设的发展成果、解决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有政法工作经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一批干部开始崭露头角。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新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农民失地失业的矛盾、拆迁安置政策与群众补偿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时,那些在基层一线工作,有较强工作能力的村干部也进入了组织部门调配的视野。尽管基层的村干部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但他们具备一套的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使干群关系得到有效缓解。从我们近几年选拔的5名村干部表现情况来看,目前,他们都成了班子中的骨干成员,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发挥其特有的作用,社会反响比较好。
实践证明,用人理念应贴近社会,适应时代的需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干部,需要什么样的乡镇党政一把手,组织部门就调配什么样的人。同时,社会情势的变化同样会赋予用人理念以新的含义。这里我们不妨探讨一下干部个性缺点包容性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一个个体的个性特征具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体的一种人格魅力的表现,另一方面是个体在个性上存在的缺陷。如前所述,在乡镇领导岗位中,不乏那些有工作能力,同时个性特点又非常明显的干部,往往有让组织不放心的一些缺点。选择一味地压制其个性的发挥,还是给予其更大的空间,体现更多的包容性,两种作法的结果会如何?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把选择权交给了群众。本次调查问卷中关于“怎样看待乡镇党政一把手在个性上存在的一些明显缺点”的提问中,选择“在包容基础上及时帮助改正”的占到了43.6%,位居第一位。这一民意表明,任何工作都是建立在信任协作的基础之上,人与人之间以一份宽容与体谅,试图挖掘对方个性深处的人格魅力,并期待以其特有的个性特征为整个班子带来生机与活力。因而,组织部门应进一步提升用人理念,真正地把能力作为衡量和评价干部的核心指针之一,对特殊对象给予更多的关注,有意识地创造条件、重点培养,形成尊重人才、崇尚能力、选贤任能的用人导向和时代风尚,使他们积极利用乡镇这个大舞台施展自身的才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与提高。
2、把握成长规律,在整合干部资源中拓展用人空间。
在社会快速转型期间,改革与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和复杂局面日益显现。特别是近年来,在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表现出了主要矛盾突出、矛盾的成因复杂、矛盾牵涉面比较广、矛盾的对抗性有所增强等特征,这种情势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从组织保障角度来看,建设好乡镇党政一把手这一支特殊的人才队伍,同样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与探索。从人才发展观的角度讲,把握并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是培养人才、凝聚人才、有效发挥人才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因而,组织部门必须从实际出发,全面、系统地把握不同干部的成长规律,整合现有干部资源,积极拓展用人空间,调配最合适的人选到这个特殊的岗位,真正做到扬长避短,才尽所能。
首先,在专业、特长方面拓展用人空间。即转变专业、特长等侧重点,着重关注政法、信访、农村干部等一批有潜质的干部。随着社会转型期呈现的各类社会矛盾的复杂化,乡镇一线急需的是敢于面对群众、运用法律、行政手段妥善解决问题的干部。而从事政法、信访工作以及基层的农村干部恰恰迎合了这种社会需求。尽管这批干部没有一把手的工作经历,但他们绝大多数具有做群众工作的丰富经验,了解掌握本地区的相关方针政策,置身于基层,能较快地适应岗位,发挥特长,因势利导,为区域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进而充分体现个体的社会价值。
其次,在年龄、学历方面拓展用人空间。即突破年龄、学历等框框限制,重新启用经验丰富老同志担当重任。人才发展观认为:人才的发展应遵循“综合效应规律”,即是人才的成功与发展,离不开自身素质和社会环境两个条件。在此,我们同样要求从尊重人才的能力为出发点,结合区域实际,打破黄金年龄优势和高学历优势,请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再次出山”,不妨再摆摆他们的老资格,以老同志特有的威望与艰苦创业的好作风,争取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从而将社会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社会快速转型期乡镇党政一把手选拔培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