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班主任会议发言稿,公司会议讲演稿,http://www.170xue.com
教师代表家长会汇报发言:让我们一路同行,http://www.170xue.com
我们对我们的孩子,更需要这样的教育,随时,随地,随人,随事的教育。
我是教育者,我也是一个家长,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三,不管别人认为她是不是优秀,在我眼里她永远是优秀的。我给大家讲一讲她小学的一些事,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示。她是六岁上的学,一年级就有好多的作业,数学、写字等,我是不忍心的,于是我问她,你都会了吗?会呀。我就说,既然都会了就别写了,出去玩吧。不行,老师要检查的。第二天,我就找到了语文和数学老师,和他们说孩子都会了,以后不写作业可以吗?因为我那时是学校教导主任,两位老师就同意了,但是是有前提的,就是孩子如果考试考不好不能怪他们。好,就这样,我和孩子说,你们老师同意你不写家庭作业了,但是你必须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你考试就是考0分,爸爸也不怪你,怎么样?孩子高兴极了。就这样,她上了六年小学从来不写家庭作业,成绩虽然不突出,但也从来没有落后过,毕业考试还是考进了我们那里最好的中学。现在成绩依然还可以。她就是从小养成了一个好习惯,那就是上课时听课专心,从来不被外界影响。她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爱看书,是从小养成的,现在是不看书睡不着觉。
现在我发现好多家长,给孩子左一本练习右一本AB卷,巴不得让孩子做尽所有的习题。其实,题目不是越多越好!做题目在于精、透,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学习不等式,1×100>100×1。就像挖井一样,在一个地方挖100下,还是在100个地方分别挖一下更容易挖到泉水?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工作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有的老师情愿给学生一百个题,每个题都都弄得半拉不透,却不愿意只给学生一道题,把这道题挖深挖透。很多老师都有这个毛病,一有时间就让学生多做题,他就认为题越多越好。其实,100个地方都挖一下,怎么能挖到泉水呢?
另外,学生与学生是不一样的,相同的教育导致不平等。
我们主张“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我认为这里指的是受教育的权利是平等的,这里不能“有教无类”来解释,因此,在这里着重说一下,“相同的教育导致不平等”。
1982年,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明确告诉我们,人类有七种智慧或者能力:数理逻辑方面的、语言方面的、音乐方面的、空间图形方面的、运动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内省方面的。而现在我们就是在强迫所有的学生学习同样的围绕几个能力安排的课程,这样的教育是平等的吗?假设在一个大家庭里,有七个孩子,家长对他们是平等的,七个孩子中每个孩子都擅长于七种能力中的一种,假设我们平等的看待这七种能力,现在我们要求这七个孩子都去上同样的课程,而这课程又集中于上述七种能力中的一或两三种,结果如何?这种教育是不平等的,是注定要失败的。现在我们是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改革,但孩子所学的仍然是一样的。
给大家讲一个小寓言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有一个动物学校,里面有鸭子、兔子、海豚、猴子等小动物,他们天天上一样的课,要求也一样,他们的课程有跳水、爬竿、游泳、跑步,结果怎么样?他们的特长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而是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各自的弱项上加强训练,最后猴子、兔子被淹死了,鸭子被摔断了腿,海豚也被弄折了腰。
题目做的多了,错误的机会就多,公办学校的作业是很多,我很难相信老师都能批改,学生做了,错误得不到指正,学生还以为自己就是对的呢?这样有意义吗?没有的,甚至是适得其反。
工作也好,学习也罢,做事都是一样的,需要环境,需要氛围,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在你的公司,在你的单位,到了吃饭时间,你让你的员工继续干活,他们会不会很认真?到了休息日,你让他工作,他有没有意见?我们的孩子是一样的,到了休息日,是他们放松的时候,是他们玩耍的时候,你硬是把他按在书桌上写作业,甚至做试卷,他们的心情如何,你关注了吗?
我顺便谈一下孩子在家里写作业,在家里考试的情况。因为我知道好多家长喜欢让孩子在家里做其他学校的试卷。一个习惯不怎么好的人,去北京,到毛主席纪念馆,他会不会大声叫喊?他会不会随地吐痰?他会不会随手丢垃圾?不会的,为什么?这就是环境。考试,要在什么地方考?要在考场里。你让他在家里考试,他很愿意吗?他能认认真真的去审题去思考吗?他是在应付,是在完成你给他的任务啊。在这种环境、氛围和心理情况下,完成的试卷,效果怎么样是不言而喻的。
有人也许会说,你是老师,会教育孩子。其实也不尽然,我已经从家里走出来7年了,怎么教育的?
我的方法就是给孩子写信、写教育日记。比电话有用多了。
纸上的东西,孩子可以反复的去看,今天看了明天还可以看,我把我对她的期望啊,对别人孩子的评价啊,我身边发生的事件啊,我看书时觉得对孩子有用的东西啊,通通写给她,时间长了,我们做的多了,孩子怎么能感觉不到我们对孩子的爱呢?下面我还要专门讲一讲给孩子写东西的事,我们叫教育日记。
80年前,有位先生说:“你有没有想过中国的例子,中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好头脑,却被空洞花俏的玩意儿,弄得创意殆尽。他们没有方向,也没有驱策的力量,因此所有努力加起来全是一场空,全世界都耻笑他们”。我读到这句话,眼泪都快流下来了。这句话距离今天是80年前,江卜克先生如果今天重新活过来,看到今天,肯定要大吃一惊。可是各位我们都是中国人,把门关起来自我检讨,能不能说这句话到今天早完全不对?到今天还有道理,应该讲我最触动的是第三句话:“统统被空洞花俏的玩意儿,弄得创意殆尽。”
另外让我非常触动的是倒数第二句:“全部的努力加起来统统是一场空”。中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好头脑,统统加起来是一场空。这句话对我们一个什么启示?我们可以缩小,我们有的是好头脑,他们的努力加起来是一场空,就是天天都在那里做死题,没有创意。
讲到这里,我有一个考试的题目来形容一下。
我们一道题:甲午战争是公元哪一年爆发?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日本,他们考这道题目不是这样考的。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一仗,日清战争,他们叫日清,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八年抗战。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每个学生都努力作答案。结果我们一天到晚研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赔偿二万万银两,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1895年订马关条约,那又怎么样,反正都赔了嘛!银两都给了嘛!最主要的是将来可能会打!所以人家就分析了,日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日本的油轮就统统走右边,走中国未来台湾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日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条在日本叫做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锁起来,日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日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海军马上就会上场,那就打!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2020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日本现在统统做了对华抗战的准备,所以什么事情是进入长期状态,他们的情况,现在开始,把这个事情当作是时事,在小心谨慎的在那里准备。按照他们的判断,中国跟日本的摩擦,会从东海开始,从台湾海峡开始,时间判断是2015-2020年,他们的学生统统在开始答了。这种题目在他们那里是这么考虑的,在我们这里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叫做思考,全世界都在研究他们中学的教育,小学的教育,都在启发他们思考,而我们就孤独地教条化。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社会的问题。
我们知道,一把钥匙只能开一道锁,一种技巧只能够对一个人有效。所以记住这句话,一把钥匙只能开一道锁,一种技巧只能对某个人有效,对另外一个人可能就无效。这就证明,我们每个家长都要好好研究我们的孩子和我们学生。作为老师、作为学校,我们会尽职尽责去做我们该做的工作,今天是家长会,从另一个层面上讲,也可以认为是我们学校对家长的一次家教方法推介会,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官做的再大,钱挣的再多,都不如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孩子成材是我们一生最大的幸福,孩子不成材是我们一生最大的失败。
现在我给各位家长朋友推荐一种适合每个学生,也适合每个家长的教育子女的新的方法——教育日记。
教育日记有以下几个特点:
简单易行。每天三言两语,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不论文化高低学问大小,谁都可以做,谁都做得来。
省时高效。孩子不在身边,家长也很忙,口头和孩子交流,口头说教很占用时间,每天写三言两语,孩子回家一同阅读,父母的心思孩子一看便知。
另外,教育日记可以长时间存放,多次阅读。平时的说教都是口头上的,说过就忘,日记是书面语言,便于保存,便于携带。家长走到那可以写到那,出差在家都可以。
用教育专家的话说,用日记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无声的辅导与谈话,只要我们拿出对孩子的爱心与耐心,再辅之以滴水穿石的功夫,就是铁石心肠也会被温暖起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教师代表家长会汇报发言:让我们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