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记叙文阅读拔掉那颗蛀牙 阅读答案

拔掉那颗蛀牙 阅读答案

12-20 22:56:08  浏览次数:142次  栏目:记叙文阅读

标签:记叙文阅读及答案大全,http://www.170xue.com 拔掉那颗蛀牙 阅读答案,http://www.170xue.com
(3)两棵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分)

 

4.第⑾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2分)

 

5.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3分)

 

 

答案:

1. (2分,意思对即可)

“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1分)。标题告诉人们“爱”才能使人健康快乐,“爱”才会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1分)。

2.(2分。每框1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拼命读书(孤独求读),疏远亲情(充满仇恨或畸形抗争);医生指点,唤醒亲情(重温亲情)。

3.(6分,每小题2分)

(1)(2分,意思对即可)

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

②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

(2)(2分,意思对即可)

褒义贬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一种否定意思;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

(3)(2分,意思对即可)

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

4.(2分,意思对即可)

不可以删去,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或告诉我们亲情是医治伤口的一剂良药);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若删去,文章的故事情节显得不连贯,并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

5.(3分,意思对即可)

文章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或当我们在成长中受到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2分)。

文章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1分)

 

上一页  [1] [2] 

,拔掉那颗蛀牙 阅读答案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