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1:02 浏览次数:243次 栏目:初二阅读
与朱元思书文章鉴赏
假日出游已成时尚。当我们徜徉山水间,再手捧美文一卷,自然多一份雅趣。有没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有时有了一些想法,想与亲朋好友分享,是不是又苦于不知怎么来布局谋篇是好?南朝文学家吴均,文工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南史·吴均传》记载,“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其《与朱元思书》就是这样的杰作。
1、音韵美: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绝大多数是四字句,切分如XX/XX。(即如“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等句,内部也可以按此切分)主体本来先写山,后写水;但作者偏先不说“异水奇山”,说成“奇山异水”,以使“水”与“天下独绝”之“绝”压韵,局部照应与整体照应周延。音韵谐和,琅琅上口,易诵好记;缓慢读之出节奏。
2、结构美:
全文3段,第1段总写。写景记游,叙事描态,均于简洁明了之中,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而以“奇山异水”一语为全文纲领,总起下文。写“异水”,重在视觉;先缓后急,前详后略。写“奇山”,先写整体形象;再把静态的山势写活;再写音响情趣;接下来由景生情,因情明志;最后还写景,像电影一样“淡出”镜头。视听结合,加深了感受,使人如同亲临其境。
3、风景美:
全文以写景为主,写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自古逢秋多寂寥,而吴均眼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景象明丽而又宁静。等到“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赏玩“奇山异水”,人在景中而从容怡然。想那水,“皆缥碧”,色调清纯。那树,色调苍翠,逼人生寒意。“负、竞、轩、邈、争、指”诸字,把原本静态的重山叠岭,描摹得态势生动,又催人生比拼之念。好鸟与蝉鸣,暂且不说;只那泉声,特别是猿声,历来多“属引凄异”。可是在作者笔下,简直是一支自然交响曲,各种声调不同的音响如此和谐地一时齐发,引人入胜,感觉山间处处勃发着生机。即使是最后四句,明中有暗,感觉仍不甚消极;反倒更显快乐逍遥。
4、言辞美:
作者写山水,记游历,敏锐地把握山水的特征,简明扼要地描摹出来。例如写水流,仅用8字。抓住“急”来写,是“湍”而急,是“浪”而猛,直接描绘江流湍急、惊涛骇浪的阵势。“若奔”把柔软之水比作奔马,造语新奇。“甚箭”有比喻,也有比较,迅疾不可当。均使人恍若亲见其滚滚向前的生动形象。“负势……”四句写山,亦复栩栩如生。作者人在船中,船“飞”水上,如此而观察山势,感觉不是“我”在动;而是山在动,树在动。这其实只是一种相对运动的幻觉。在车船快速行驶时,人们往往会感觉四周景物在不断地向后移动,例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鲁迅《社戏》)。这种状态下,人往往是忘情的;可见作者对祖国河山非愁惧而尽热爱之深情。
5、情意美:
本文看起来相对完整,其实只是作者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看似随兴所至,实则极合那时之人的习惯,在往还书信中好用景语作点缀,且盛意为之。至于吴均到底为何这么写,欠缺实证。或亦用典型的景象打动友人,如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借景物烘托写信人的心情,如六朝人伪托《李陵答苏武书》之“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这一段。不过,作者直接表现情感态度的语句,在“鸢飞”等句,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婉言规劝朋友,希望其早日离开官场过上隐居生活。
不管怎么样,在今天,诵读古人的美文,领受作者的好意,自多一份雅致。要是再多多投身大自然,于身心未尝不是一次放假,一件盛事、雅事。
,与朱元思书文章鉴赏相关分类
初二阅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