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语文试卷分析,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本站提供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突破训练21古诗文阅读-评价、比较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免费下载,http://www.170xue.com
高三类别:专项训练版本:通用版第二模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十一评价、比较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测试时间:150分钟)(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问题。听蜀僧浚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绿绮,古代著名的琴。1、李白这首诗写听琴,运用了_______________这一典故。该诗表现音乐的高妙并不是直接写琴声,而是从侧面重点描写______________。2、联系诗中所写的典故和最后一联所写的形象,简要说说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第3题。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3、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4-5题。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4、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大小:21.2 MB